中大初創研新藥助治療「糖尿腳」 全球首創 減組織壞死截肢風險

更新時間:09:07 2025-09-08 HKT
發佈時間:09:07 2025-09-08 HKT

港府積極推動產學研,香港中文大學將於本月舉辦「中大創業日」,其中有參展的醫療初創公司正研發包括注射劑型新藥在內的藥物,為外周動脈疾病(PAD)提供便捷的臨牀選項。該初創公司的團隊研發全球首創的「基於II型細胞因子的血管修復生物藥」,針對末梢血管閉塞,例如「糖尿腳」等,重建微循環系統,為患者提供非侵入性的治療方案,有望避免因組織壞死而截肢的風險,並已獲專利授權。

促血管新生 重建微循環系統

PAD是一種常見的循環系統疾病,初期患者可能會出現腿部疼痛、時常跛行,病情發展至嚴重階段時,會出現組織缺血壞疽而需要截肢。由NutrigeneAI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全球首創的「基於II型細胞因子的血管修復生物藥」,針對末梢血管閉塞,例如俗稱「糖尿腳」的足部病變、慢性缺血等,通過激活內皮細胞促進血管新生,重建微循環系統。

該公司創辦人、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黃永德指出,現有治療大多僅緩解PAD症狀,無法從根本修復血管功能。該創新技術則通過激活內皮細胞,促進血管新生與微循環重建,提供非侵入性且具再生潛力的治療方案,有望避免因組織壞死而截肢的風險。團隊期望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新一代生物藥,用於重建血管,加速受損組織修復,改善糖尿病及外周缺血病人的足部血流。

NutrigeneAI團隊曾參與多項生物科技初創活動。受訪者提供
NutrigeneAI團隊曾參與多項生物科技初創活動。受訪者提供

NutrigeneAI共同創辦人兼財務總監吳廣基表示,PAD及相關血管問題對政府財政造成沉重負擔,以香港為例,估算約有10萬名患者,其中不少患者需長期藥物管理,「推動再生醫學與創新血管療法,不僅能改善病人生活質素,更能大幅減輕政府與社會的長期財政壓力。」

黃永德透露,團隊已獲美國及國際專利(PCT),並完成機制性動物實驗。未來3年將與開發和製造機構(CDMO)合作,完成臨牀前申請(IND)所需的測試及材料,包括大動物模型的藥效與毒性測試等,更望可以建立AI藥物篩選平台,並將技術擴展應用至糖尿腳、心肌缺血等方向,讓科研成果實現「科研+AI+臨牀」的多重增值效應。

另一初創研AI醫學影像技術

另一參展的初創公司明鑒醫療科技有限公司(Illuminatio Medical Technology),則研發AI醫學影像技術。受訪者提供
另一參展的初創公司明鑒醫療科技有限公司(Illuminatio Medical Technology),則研發AI醫學影像技術。受訪者提供

另一參展的初創公司明鑒醫療科技有限公司(Illuminatio Medical Technology),則研發AI醫學影像技術,包括基於自旋鎖(Spin-Lock)對大分子質子分數(MPF)定量技術,可毋須使用對比劑、非侵入性地檢測早期肝纖維化。團隊指,新技術的靈敏度勝於現有的檢查技術,甚至可監測病人用藥後肝臟的變化,新技術已獲得多項美國及中國專利。該公司營運總監陳駿生表示,「該突破性技術可用於多種老年化相關疾病,如多發性硬化和骨關節炎,以及組織纖維化相關的疾病,如肝纖維化。」

明鑒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營運總監陳駿生表示,「該突破性技術可用於多種老年化相關疾病,如多發性硬化和骨關節炎,以及組織纖維化相關的疾病,如肝纖維化。」佘丹薇攝
明鑒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營運總監陳駿生表示,「該突破性技術可用於多種老年化相關疾病,如多發性硬化和骨關節炎,以及組織纖維化相關的疾病,如肝纖維化。」佘丹薇攝

記者 佘丹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