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放榜2025︱多間地區名校誕狀元 基層超狀:勿因出身限制視野 女狀元日花40分鐘跨境上學
發佈時間:11:20 2025-07-17 HKT

今年的中學文憑試狀元來自多間地區名校,狀元的個人背景也多元化。本身是跨境生的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狀元王苑廷,家住羅湖,每日需乘車約40分鐘過境,返抵位於上水的學校,但她笑言自己上學非常準時,乘車時會看新聞了解時事,亦是放鬆自己的方式。至於屯門區保良局董玉娣中學的超級狀元黃泓智出身自基層,雖沒有補習,但仍能在文憑試中考獲佳績。他勉勵其他基層學生,「不要因為自己的出身而限制視野。」
狀元遍布港九新界區地區名校
有別於去年,今年文憑試的16名狀元除了有傳統名校的學生,亦有不少地區名校學生,遍布香港、九龍及新界區。位於上水的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的狀元王苑廷昨日接受訪問時表示,其父母並非香港人,自己雖在香港出生,但住在深圳羅湖區。每日早上7時許起牀後,花約40分鐘乘車和過關,至早上8時左右抵達學校,較學校集合時間仍早20分鐘。她認為跨境上學並非如想像般辛苦,因搭乘港鐵由羅湖到上水只需一個站,更笑稱上學是「運動」的一部分。
初中撞上疫情 網課講求主動學習
在新冠疫情期間,王苑廷於中一至中三均採用網課模式學習。她認為網課的主要困難是學生較缺乏自制能力,在沒有老師規管情況下,即使同學面向屏幕,但精神狀態仍可能「掛機」。其次是授課期間,學生未能完全接收相關知識,需要鼓起勇氣詢問老師,十分考驗「個人主動學習的能力」。
作為鄧顯紀念中學時隔10年再誕生的狀元,王苑廷認為內地學校人數較多,老師難以顧及到每一個學生,相對之下,香港的教育制度更能關顧學生不同感受,使她更能適應,自己更在過去兩年以學校手球隊成員身份於不同比賽奪冠。她直言今屆文憑試偏難,故已為成績不理想時想好後備方案,轉讀科學或心理學,現在則會優先考慮報讀香港中文大學的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GPS),「香港教育水平較高,與海外差異不大。」
不額外補習 靠網上材料溫書

至於保良局董玉娣中學的超級狀元黃泓智坦言,自己出身基層,父親任職廚師,母親則在學校小賣部工作,自己沒有額外補習,僅憑在網上找資料及學習材料等方式,尋找額外的學習資源。他亦將選擇中大的GPS課程,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去幫助他人,又以自身例子勉勵基層學生,「從小到大,我身邊的人和資源不是特別豐富,學識、學歷不是特別高,很希望透過我的能力幫助香港人,不要因為自己出身,限制自己的視野。」
華英超級狀元 中文摘星感幸運
另外,何文田華英中學的「超級狀元」黃栢熹亦出身基層,父親是電訊公司技術員,母親為家庭主婦。他直言自己過往的成績並非名列前茅,直至高中選科後才「開始發力」,但自己中文科一向較弱,對能摘星感到幸運,而因應近年家人身體出現毛病,令他深感健康可貴,希望留港升讀醫科,以便未來能照顧家人、幫助更多病人。
本報教育組、突發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