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科學與工程賽 港生喜奪兩獎

更新時間:11:32 2025-05-22 HKT
發佈時間:11:32 2025-05-22 HKT

因應時代發展,政府致力推動STEAM教育。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ISEF)每年都吸引不少學生參與,今年香港代表隊在賽事中報捷,勇奪兩個獎項。其中,二等獎由中華基金中學的學生戴楚烽和葛坦倞奪得,參賽組別為「能源:可持續材料與設計組別」;四等獎則由法國國際學校學生樊銘澤贏得,參賽組別為「嵌入式系統組別」。

二等獎由中華基金中學的學生戴楚烽和葛坦倞奪得。佘丹薇攝
二等獎由中華基金中學的學生戴楚烽和葛坦倞奪得。佘丹薇攝

每年逾2000中學生參賽

ISEF每年吸引來自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逾2000名中學生參加,涵蓋數理機械、化學、人工智能及轉化醫學等20多個參賽組別,參賽者需從區域賽晉級,才有機會參加全球總決賽。而ISEF香港區選拔賽由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委託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主辦,今年共選出4個項目代表香港參賽,代表隊成員包括7名來自4間學校的學生,他們於5月10至16日到美國參賽。

戴楚烽和葛坦倞的參賽組別為「能源:可持續材料與設計組別」。佘丹薇攝
戴楚烽和葛坦倞的參賽組別為「能源:可持續材料與設計組別」。佘丹薇攝

今次獲二等獎的戴楚烽和葛坦倞憑著「Dual Functional Catalyst for Green Hydrogen Production」項目獲獎。被問到設計的源起,二人皆表示目前全球溫室效應問題嚴重,希望是次研究能夠改善社會及地球資源的問題。他們又指,能參加全球最大最有權威的比賽,令他們深感榮幸。戴楚烽表示,無論未來大學修讀什麼科目也好,去接觸和理解世界現況才是最重要的,相信是次比賽不單是擴闊同學視野,更增加他們協助改善全球問題的抱負。

至於獲四等獎的樊銘澤,則以「Spherical Robot Based on Double-Pendulum Drive System: Structural Design and Motion Control Function Research」項目獲獎,他認為能代表香港參賽,是一段開闊思維和啟發靈感的旅程。
 
有份參加本次比賽的香港培正中學鍾家傑,則和團隊合作研究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項目,他表示,雖未能獲得大獎,但認為透過是次美國之旅,令自己大開眼界,接觸到不同範疇的研究領域。被問到未來計劃,他表示,對製藥方面有興趣,希望大學能進行相關研究,幫助更多有需要人士,繼續造福社會。

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總幹事蘇祉祺表示,推動STEAM教育是政府的施政重點之一,香港需要培育更多本地科創人才,推動「官產學研商」的有機結合。是次賽事的委託機構、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的院長黃金耀表示,科學研究無止境,期望得獎學生能以謙卑的心,再接再厲,為香港科創產業發展貢獻力量,造福社會,「說好香港故事」。

記者佘丹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