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汝恒 - 低空經濟新空港︱來論

更新時間:12:17 2025-05-09 HKT
發佈時間:12:17 2025-05-09 HKT

一、定義與背景

低空經濟依托低空空域,以民用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帶動航空器研發、生產、銷售及基礎設施建設、飛行保障、綜合服務等領域的融合發展,是一種綜合經濟形態。其因産業鏈長、輻射面廣、成長性強等特點,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市場規模的擴大推動了新材料與技術的應用,並催生多樣化服務模式。

低空經濟産業鏈涵蓋原材料與零部件生產、飛行器研發製造、維護、飛行服務及數據處理等,融合傳統與尖端材料以及多學科技術,幾乎各行各業都能找到與其業務相契合的應用場景。然而,安全與隱私問題日益凸顯,需政策法規與技術創新同步推進,以建立行業規劃和標準。低空經濟在前景廣闊的同時,也面臨複雜的監管及倫理挑戰。

二、産業鏈上遊、中遊與下遊

低空經濟産業鏈上遊包括原材料和零部件生產,對高性能材料如金屬合金、工程塑膠、陶瓷基材、碳纖維等依賴逐漸加強,零部件如摩打、電池系統和電子設備的性能能大幅影響飛行器的整體性能與安全性。而中遊是低空經濟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

  1. 無人機與航空器製造:機體設計、3D打印、自動裝配等。  
  2. 高端裝備:傳感器、高清鏡頭、通信和數據處理設備等。  
  3. 智能技術: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人工智能、虛擬與增強實景等。  

低空經濟産業鏈下遊聚焦於産業融合與應用場景開發,如:  

  • 物流:高效配送模式
  • 農業:無人化與精細化管理
  • 旅遊:空中觀光
  • 交通:無人機載人通勤
  • 消防:災害評估與高效救援 

此外,環境檢測、邊境巡邏、城市規劃、公共安全等領域都能與低空經濟深度融合。

三、香港的定位

香港是粵港澳大灣區其中一個核心城市、高端人才高地和國際交通樞紐,正逐步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在大灣區低空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本著香港獨特的優勢,有望在以下幾個方面成爲大灣區低空經濟發展的帶動者:

1) 高性能新材料與飛行設備研發高地

香港高校科研能力強,香港理工大學等多所高校的多個團多都有成功研發尖端的航空航天設備,有望轉化成適合低空經濟的用途。各高校可研發輕量化、高性能材料以提升飛行器續航能力、耐用性與安全性,如結構強度高、耐腐蝕的合金,輕質、耐腐蝕、成型靈活的工程塑膠,耐高溫和絕緣的陶瓷基材,以及碳纖維、記憶合金、自修複等高性能材料。此外,香港在航空航天設備研發方面積累了經驗,有能力轉化為適合低空經濟的用途。

2) 飛行服務及規劃中心

低空經濟發展需同步建立服務中心以保障用戶與企業的利益,特別是解決安全與隱私問題,如物流過程中的貨物安全、旅遊中的旅客安全等。香港擁有近200年歷史的成熟保險行業,市場成熟,一直以來受到全球投保者的信賴。依托現有保險行業的基礎,業界可針對低空經濟開發專屬產品,拓展保險責任範圍,涵蓋飛行數據與隱私安全;參與監管飛行器與飛行規劃平台的建設,推動數字化服務及快速理賠,加強與科研機構合作,共同研究低空經濟發展中的風險特點和保障需求,推動保險産品和服務的創新發展。

飛行器的大規模應用需實時航線規劃與動態調整,以保障安全、提高效率。香港作為國際交通樞紐,擁有豐富的高空交通管理經驗,這些經驗可以對做好低空飛行規劃中心起到借鑒作用。同時,香港在人工智能、感知與通信技術上具備優勢,香港可充分發揮技術方面的優勢,加強與內地的合作,成為低空經濟規劃中心及大灣區低空經濟的「大腦」。

3) 國際及內地政策及認證的交點

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地位,使其可對接內地與全球市場。各國正推進低空經濟相關政策,如適航認證、生產標準與飛行管理。香港可成為內地與國際政策和認證的交匯點,助力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產品、技術開拓海外市場。  

4) 新型應用場景試行區

香港一直是金融、科技和跨界合作的先行先試試驗田。在低空經濟領域,香港同樣可以充當新型應用場景的試行區,包括但不限于低空經濟相關政策的先行先試、新型飛行器技術及設備的先行先試、低空經濟與多産業融合方面的先行先試,爲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的持續發展路線提供切實的試行經驗。

香港在低空經濟領域大有可爲,香港具備研發、科創、交通管理與政策服務等優勢,未來有望引領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的持續發展。

文: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