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應用社會學系 推行小學校本靜觀計劃 提升學童心理健康見成效

更新時間:08:00 2023-12-15
發佈時間:08:00 2023-12-15

香港學童精神健康一直備受關注,香港理工大學聯同八間小學及非政府機構,推行小學校本靜觀課程,在初小的課堂加入八節靜觀課程,又為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安排靜觀小組。理大為計劃進行了成效研究,了解學生在心理發展的變化。本月計劃舉行成果分享會,首席研究員盧希皿博士發佈研究結果,展示計劃對學生的效益及未來於校內推廣靜活動的建議。

靜觀是一個自我認識及自我管理的系統。四十年以來,「靜觀」被廣泛應用在公共衛生及醫療服務、社區服務、企業員工訓練,甚至運動員培訓等;而在近二十年,靜觀更陸續推廣至兒童心理介入,以及發展為學校課程的一部份。西方對靜觀課程進行了大量的實證研究,了解介入的成效。唯本地以至亞洲區在兒童及校本靜觀課程的研究卻相對缺乏。

校本靜觀計劃的對象除了教師及學生外,也為家長舉辦了講座及工作坊。
校本靜觀計劃的對象除了教師及學生外,也為家長舉辦了講座及工作坊。

研究顯示靜觀活動對一般學生及SEN學生的助益,可減少焦慮及過度活躍 

分享會內盧博士認為世界各地均面對精神健康專業人士嚴重不足的問題,因此校本靜觀活動更顯其重要性,計劃的校本課程包括八節靜觀訓練,結合社會情緒學習,除靜觀練習以外,也包括故事、動態活動及遊戲等元素,整個計劃受益學生超過600人。 

香港理工大學為計劃進行了一項深入研究分析學生成效,分為對學校觀感、整體心理健康、正念三方面。研究團隊分別向學生、家長及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又配合客觀的心理測量方法分析學生的身心變化。

根據研究報告顯示,在學生成效方面,參與計劃學生在八節靜觀課程後,學生自填問卷顯示焦慮感明顯降低,而且靜觀有明顯進步;家長問卷顯示學生減少了過度活躍的表現;最後教師問卷顯示學生在朋輩關係及認知調節有明顯的進步。

此外,計劃在十間小學推行了為SEN學生而設的靜觀小組,學生在情緒症狀、自我調節、過度活躍、焦慮、整體行為上有所進步。

42名社工及老師參與為期六天的專業培訓,學習教授兒童靜觀課程。
42名社工及老師參與為期六天的專業培訓,學習教授兒童靜觀課程。
盧博士認為學生平均受益程度雖比不上深度心理介入或治療,但由於受益人數眾多,課程具有一定推行價值。
盧博士認為學生平均受益程度雖比不上深度心理介入或治療,但由於受益人數眾多,課程具有一定推行價值。

各方合作促成靜觀課程推行

今次校本靜觀活動獲得良好成果,全賴各方合作,除了理大團隊眾人,香港佛教聯合會會屬小學校長會主席吳永雄校長也是活動的一大推手,吳校長表示,學校一直重視正向價值觀教育,致力推動正念活動,關注學童精神健康。 

吳校長分享計劃雖然面對疫情的挑戰,停課期間遇到不少困難,但亦不減老師們的熱誠和團結,利用公餘時間參與培訓,感到非常感動。除此之外,見到學童參加靜觀課程後逐漸學懂控制情緒,以正面心境面對事情,而家長參加靜觀活動後,繼續與學童在家中練習,也感到相當鼓舞。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屬小學校長會主席吳永雄校長表示,今次計劃成功令人鼓舞,希望將來靜觀課程可為更多學童帶來得益。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屬小學校長會主席吳永雄校長表示,今次計劃成功令人鼓舞,希望將來靜觀課程可為更多學童帶來得益。

在計劃成效分享會上,佛教中華康山學校潘雅詩助理校長回應計劃的成功推行因素,她指出校方在十分重視對校內場地及設備的優化,支持教師參與培訓,靜觀及正念課程發展是學校優先目標。

綜合研究報告,盧博士認為靜觀課程可以作為一種早期的介入,對維護學生的精神健康有預防性的價值。部份學校設有禪修室,或設有特別室作為推行靜觀課程的場地,其氣氛有助學生投入練習,提升專注。報告建議提及其他學校可因應資源以小組方式,或先試行較短的課程,例如在其他學生活動如早會或下午課外時間向學生介紹靜觀活動及其益處。  

靜觀課程有效改善學童家長關係 

當天更訪問了參加靜觀課程的學童,釆橋就讀於佛教榮茵學校小二年級,她在上一學年時參加了靜觀課程,表示喜歡課程,更展示靜觀課程學到的的呼吸方法。釆橋的祖母表示釆橋參加課程後變得比以前平靜,兩人的關係比以前變得更好,有一次她與釆橋發生爭執,釆橋不但沒有不忿,反而叫她先冷靜起來,然後再教她靜觀課程中所學的呼吸方法。及後祖母更參加了家長靜觀課程,成功減少自身的痛症症狀以及急躁的情緒,獲益良多,因此希望有更多學生可以能夠參與靜觀課程。

靜觀課程參加者釆橋在採訪時向記者及盧博士分享她上靜觀課的經驗。
靜觀課程參加者釆橋在採訪時向記者及盧博士分享她上靜觀課的經驗。
釆橋展示課程教授「自信的孔雀」的動作,在生活中也學習到平靜地表達意見。
釆橋展示課程教授「自信的孔雀」的動作,在生活中也學習到平靜地表達意見。

 (教育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