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跨科培育創科醫療康健人才

更新時間:03:00 2023-05-29
發佈時間:03:00 2023-05-29

(星島日報報道)政府近年積極發展基層醫療,除了護理人手,亦需要能監察和管理病人健康的科技與規劃。浸會大學本學年新設「創新醫療及社會健康社會科學學士/理學士」課程,以跨學科形式結合科技、醫療和健康領域知識,培養熟悉創新科技和社會康健、醫療的人才。有一年級生形容,課程中的「全球挑戰」科目有別於一般傳統課堂,自由度更大,亦會學習簡易編程。
「全球挑戰」課堂自由度大
  學生在一年級將會修讀「創意電腦」科目,以及與其餘3個跨學科課程的學生一同修讀「全球挑戰」科目,第二年的課程除了包括大學核心科目,學生亦要開始學習社會康健及相關科技應用的知識。課程在第三年開始分成兩個專修,學生要從「健康及社會康健專業」和「健康技術及醫療資訊學專業」兩者擇一,並進行暑期實習。
  課程提供35個學額,本學年共取錄33名學生。學生李念情稱,一直對健康科學有興趣,但無意像護士一樣在前工作,而選讀課程。她在高中雖無修讀資訊科技科目,但在「創意電腦」課程(Computing for Creatives)學習編程,「其實大部分同學都沒有讀,但大家都能處理到課業,自行製作款式較創新的電腦時鐘。」至於在「全球挑戰」則以可持續發展的17個範疇為主題,李念情選讀當中3個,她指課堂自由度高,「專題報告的形式沒有限於簡報,有些人用音樂、戲劇、藝術品,令我感覺很新鮮,有別於傳統的大學課堂。」
  課程主任黃雅君表示,隨社會人口老化,樂齡科技市場急速發展,帶動公立醫院、非政府組織以至保險公司對熟悉健康文化和創新科技的人才需求上升;學生畢業後可從事健康信息管理或分析、非政府組織的健康項目管理等工作。浸大協理副校長(本科課程)張國威補充,數碼轉型的浪潮已由一般企業和銀行,推展至醫療保健界別,相信學生畢業時,市場對醫療保健和科技知識兼具的人才需求比現時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