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考官見證會考三十年蛻變
更新時間:17:28 2016-05-19 HKT
發佈時間:01:25 2010-07-23 HKT
發佈時間:01:25 2010-07-23 HKT
(星島日報報道)隨着中學文憑試在二○一二年展開,香港中學會考正式成為歷史。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發展及教育評核總監張光源回顧會考三十多年變遷時表示,當局不斷加強資訊發放的透明度;會考評級亦經歷由U取代G、H的演變。考評局學校考試評核主任駱君偉表示,任職三十年間,以九六年處理沙田白石船民羈留中心騷亂事件的臨時考試安排,以及○三年沙士期間的應變工作最為難忘。
最後一屆日校會考將於八月四日放榜,標誌會考將完成「歷史任務」。首屆由香港考試局接辦的中學會考於一九七八年開始,張光源表示會考舉辦三十多年至今,經歷多次變更,包括在八五年前評級分為A至H,但其後考慮評級太低意義不大,故以U取代G、H兩級。
張光源坦言,隨着社會轉變,資訊發放也愈來愈具透明度。「選擇題試題以前不可帶走,認為屬試題庫之一,但九二年起考生已可以帶走;過去亦擔心學生以評卷參考作為標準答案,但為促進學生學習,○三年起亦已公開」。
於考評局工作三十年,主要負責處理考生及家長查詢的駱君偉,坦言多年來印象最深刻的有兩件事,包括九六年白石船民羈留中心發生的騷亂事件,令一批考生未能趕赴馬鞍山試場,「記得當日是英文聆聽科,早上七時已不斷接到考生求救,要立即通知學校加設課室作試場,也要利用電台廣播通知考生,最重要的是讓速遞員將試卷送抵試場,幸好最後有驚無險」。
另一件令駱君偉不能忘懷的是○三年沙士期間,須協助一批「疑似患病」考生進行考試。他憶述,當時須特別安排這批考生,包括隔離到「白屋」應考,至於收回的試卷則須放入特別箱處理。「『白屋』當時是封閉式,監考員須穿着整套防疫衣物,同時只能以對講機溝通,有一定難度」。
考評局評核發展部助理總經理溫德榮是首屆中學會考考生,主要負責製作考試題,任職考評局二十年的他坦言由參與者變成策劃者,經歷多項轉變。「隨科技發達,試題的圖形已改由電腦繪製,但十多年前只能以人手繪畫,製作時間更長」。
最後一屆日校會考將於八月四日放榜,標誌會考將完成「歷史任務」。首屆由香港考試局接辦的中學會考於一九七八年開始,張光源表示會考舉辦三十多年至今,經歷多次變更,包括在八五年前評級分為A至H,但其後考慮評級太低意義不大,故以U取代G、H兩級。
張光源坦言,隨着社會轉變,資訊發放也愈來愈具透明度。「選擇題試題以前不可帶走,認為屬試題庫之一,但九二年起考生已可以帶走;過去亦擔心學生以評卷參考作為標準答案,但為促進學生學習,○三年起亦已公開」。
於考評局工作三十年,主要負責處理考生及家長查詢的駱君偉,坦言多年來印象最深刻的有兩件事,包括九六年白石船民羈留中心發生的騷亂事件,令一批考生未能趕赴馬鞍山試場,「記得當日是英文聆聽科,早上七時已不斷接到考生求救,要立即通知學校加設課室作試場,也要利用電台廣播通知考生,最重要的是讓速遞員將試卷送抵試場,幸好最後有驚無險」。
另一件令駱君偉不能忘懷的是○三年沙士期間,須協助一批「疑似患病」考生進行考試。他憶述,當時須特別安排這批考生,包括隔離到「白屋」應考,至於收回的試卷則須放入特別箱處理。「『白屋』當時是封閉式,監考員須穿着整套防疫衣物,同時只能以對講機溝通,有一定難度」。
考評局評核發展部助理總經理溫德榮是首屆中學會考考生,主要負責製作考試題,任職考評局二十年的他坦言由參與者變成策劃者,經歷多項轉變。「隨科技發達,試題的圖形已改由電腦繪製,但十多年前只能以人手繪畫,製作時間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