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椿學生 打造校園環保廁所奪獎
更新時間:01:34 2018-02-20 HKT
發佈時間:03:00 2018-02-20 HKT
發佈時間:03:00 2018-02-20 HKT

(星島日報報道)學生也可以為校園帶來改變,六名參與由大自然保護協會舉辦的「自然大作為」環保創新領袖的中學生,突破學校制度的限制,在校園安裝節能設施,成為計畫今屆其中一支優勝隊伍。中六生關穎晴在過程中感受到,「不要輕看自己的力量,只要有決心和熱誠就能突破重重困難。」
六名來自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的中六生,去年暑假考察學校環境,找出可以節能的地方。他們先後考察校園的冷氣、天花板物料,最終敲定較易入手的電燈。他們在校園學術大樓其中一層的女廁,安裝人體自動感應器,在無人使用時自動關掉電燈。先導計畫取得減省五成六用電量的成果,成為「自然大作為」環保創新領袖其中一支優勝隊伍。
隊員之一的關穎晴透露,這個計畫進行初期也遇到阻礙。因為學校的《消防條例》規定,走廊的照明系統需長時間開啟,故他們只好打消「在走廊安裝自動感應器」的念頭。他們同時要考慮,電器若因安裝感應器而經常一開一關,會耗損更多電力。但這些都無阻幾位中學生在學校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決心,他們更用實質的數據來證明自己的想法。
「相較其他組別倚賴『描述』其行動,我們組別的優勢是明確的數據。」關穎晴透露,整個項目涉及的計算,如電功率轉換為金錢、平均用電量等均由他們一手包辦。實在的數據大大提升他們項目的說服力,也令評判對他們刮目相看。
對於今次勝出比賽,隊員都表示對在學校推行可持續發展非常有信心,因為學校在項目推行期間也有提供支援,包括協助同學在洗手間安裝感應器。勝出隊伍可獲主辦單位資助,隊員之一譚皚廷期望,屆時將省電環保計畫範圍,擴大至整幢學術大樓的洗手間。
「好多時候學生低估了自己的能力,以為自己好渺小,但只要有興趣和決心去幫自己的學校實踐可持續發展,其實可以跨過這些障礙。」關穎晴說。譚皚廷亦同意只要學生多主動,可共同創建更美好的校園。
大自然保護協會有份舉辦的「自然大作為」環保創新領袖計畫,在一三年成立,至今超過五十所本地和國際學校,近二百名學生參加,推行合共二十多個環保項目。
六名來自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的中六生,去年暑假考察學校環境,找出可以節能的地方。他們先後考察校園的冷氣、天花板物料,最終敲定較易入手的電燈。他們在校園學術大樓其中一層的女廁,安裝人體自動感應器,在無人使用時自動關掉電燈。先導計畫取得減省五成六用電量的成果,成為「自然大作為」環保創新領袖其中一支優勝隊伍。
隊員之一的關穎晴透露,這個計畫進行初期也遇到阻礙。因為學校的《消防條例》規定,走廊的照明系統需長時間開啟,故他們只好打消「在走廊安裝自動感應器」的念頭。他們同時要考慮,電器若因安裝感應器而經常一開一關,會耗損更多電力。但這些都無阻幾位中學生在學校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決心,他們更用實質的數據來證明自己的想法。
「相較其他組別倚賴『描述』其行動,我們組別的優勢是明確的數據。」關穎晴透露,整個項目涉及的計算,如電功率轉換為金錢、平均用電量等均由他們一手包辦。實在的數據大大提升他們項目的說服力,也令評判對他們刮目相看。
對於今次勝出比賽,隊員都表示對在學校推行可持續發展非常有信心,因為學校在項目推行期間也有提供支援,包括協助同學在洗手間安裝感應器。勝出隊伍可獲主辦單位資助,隊員之一譚皚廷期望,屆時將省電環保計畫範圍,擴大至整幢學術大樓的洗手間。
「好多時候學生低估了自己的能力,以為自己好渺小,但只要有興趣和決心去幫自己的學校實踐可持續發展,其實可以跨過這些障礙。」關穎晴說。譚皚廷亦同意只要學生多主動,可共同創建更美好的校園。
大自然保護協會有份舉辦的「自然大作為」環保創新領袖計畫,在一三年成立,至今超過五十所本地和國際學校,近二百名學生參加,推行合共二十多個環保項目。
最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