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運河建無水第4航道「輸氣」

更新時間:03:00 2025-04-08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4-08 HKT

巴拿馬運河管理局(ACP)日前宣布,將啟動戰略性的「能源走廊」建設計劃,在巴拿馬運河沿岸,興建一條經由地面輸送的液化天然氣 (LPG)管道,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兩端,以提升天然氣船跨洋轉運效率,並減少通過運河水道的船舶交通量。該建設項目被稱為「無水第四航道」,當局將於未來數個月內開始接受競標。
該液化天然氣管線可讓天然氣船隻在運河的一端卸貨,其他船隻可在另一端接貨,將有助日本購買美國液化天然氣。巴拿馬《新聞報》指出,該建設項目主要是透過地面管線,讓天然氣船不再依賴運河船閘轉運,而是經由地面輸送裝卸。
航運營收轉型能源轉運
  運河管理局舉例,天然氣船從美國德州與路易斯安那州的港口出發,運抵巴拿馬大西洋岸的港口後儲存,再經由運河沿岸的管線,輸送至太平洋端的設施,並再次裝載到天然氣船,出口亞洲市場,大幅降低整體物流成本。這也代表巴拿馬運河正計劃從傳統航運營收,轉型開拓能源轉運的新業務。
  此舉不止節省運河通行費、領航拖船等相關成本,同時可讓航運公司更具彈性,可在兩大洋分別運營運輸船隊,簡化航線。
  此外,《新聞報》指出,由於近年全球氣候變化導致水源缺乏,巴拿馬運河傳統以水閘門操作的運河多次面臨調度壓力。而天然氣管道不依賴珍貴的水資源,而是藉由將液化天然氣在運河兩端的港口間轉運,既能節水又可以加快運輸效率。
預算投入5.5億美元
  《新聞報》分析,近年俄烏戰事影響全球能源運輸路線,部分原本通過巴拿馬運河的天然氣船改道,導致通行數減少。巴拿馬希望藉新的運輸模式重新爭取失去的市場。
  此外,中東石油出口國目前主導亞洲能源供應,但巴拿馬若成功建立「能源走廊」,可為亞洲市場,尤其是中國、日本和南韓,提供另一種具競爭力的選擇。
  運河管理局在2023年就已經編列預算,投入總計5.5億美元,取得運河周邊超過2300公頃的土地,作為未來區域開發用途。如果「無水第四航道」計劃順利完成,巴拿馬將成為全球少數同時具備海陸兩種能源轉運能力的國家,對國際能源市場,與地緣經濟將產生重大影響。
「特許經營」一定年限
  據稱巴拿馬運河天然氣管線,將讓能源相關的企業參與設計、建造與營運。管線建設完成後,業者可比照運河港口模式,「特許經營」一定年限,而運河管理局則保留設施所有權,並按實際輸氣量收取過境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