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籤社工疏導愁緒渡眾生

更新時間:03:00 2025-11-17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11-17 HKT

  求籤問卜,總予人迷信感覺,73歲的陳宏遠是退休社工,也是黃大仙祠一個解籤檔的第三代傳人。他指,宗教與社會工作不同,宗教着眼救贖靈魂,社工與解籤人則關懷當事人的需要與支援情緒。他嘗試以社工經驗解讀籤文,助當事人解決心事,應對逆境。塵世間的苦,不離生、老、病、死,渴求愛情、財富和榮耀,多年來他曾替為情所困的少女、為親友問病情的市民、受學業困擾的學生,以及牽掛子女的父母指點迷津。童年時他在黃大仙祠留下不少足印,數十年後回來繼承家業,他視解籤是一種心理輔導,願能普渡眾生。 

一頭白髮的陳宏遠十分健談,他跟黃大仙祠的緣份不淺。童年時,他居住在黃大仙祠旁邊的竹園村石屋,經常探望在黃大仙祠經營解籤檔的外婆及母親。他憶述,在黃大仙祠度過不少歲月,其他檔主替他起了花名「雲耳(宏遠的諧音)仔」,最難忘是農曆新年到解籤檔賺外快,替求籤人士抄寫籤號,可以獲得利是打賞。他興奮說,「每次兩毫子,已可以買汽水飲。」
40年社工生涯關顧木屋區貧民
  解籤檔成了他的童年回憶,惟背後卻是上世紀風雲歲月下小市民的生活烙印。1940年日軍侵華,他的外婆區美容及外公帶着3名女兒,由廣州逃難到香港,一家五口寄居竹園村石屋,外公抵港數日後急病離世,遺下妻女。他稱,外婆是西關小姐,畢業於廣州師範大學,知書識墨,幸獲當時黃大仙祠的管理人協助,准許她在祠外擺檔解籤及替人寫信,才解決生計。
  陳母在3姊妹中排行第2,3人均隨母親學習解籤,高峰期母女於黃大仙籤品哲理中心經營3個解籤檔,養活4個家庭。陳宏遠是家中長子,當母親到解籤檔工作,他肩負買餸煮飯及照顧4名弟妹的重任。1973年,他中學畢業後加入社會福利署工作,獲安排探訪居於獅子山無門牌木屋的貧苦居民,展開40年的社工生涯。
  當時殖民地政府增加社工名額,他獲資助報讀2年制的短期社工課程。多年來,他曾當特殊學校社工、院舍院長,資歷豐富,亦先後取得社工學士及碩士資歷,退休後曾到內地培訓社工,現時擔任本港一間社福機構的管理委員會主席。
  陳母年事漸高,他亦於退休後間中回去分擔解籤的工作,其後其大姨及三姨的解籤檔先後停業,僅餘其母繼續經營。疫情後,他全力投入解籤檔工作。早前,陳母去世,他正式接手營運。
重視與當事人建立信任關係
  陳宏遠指,解籤有旺淡季之分,客路不同,求問的事也不同,當中農曆新年是全年最繁忙的日子,市民主要問來年家宅平安、流年是否吉利、健康及財運等;往後日子,市民多為問事而來,如女士問姻緣、市民為親友問病情、父母為子女問學業,也有商人問拍檔是否可信等,反映眾生各有牽掛。
  雖然自幼耳濡目染,但他自言對黃大仙籤文沒有太大感覺,成年後曾習風水命理及玄學,但一直沒有宗教信仰。當今社會,不同年齡、背景及身份的人士,各有壓力及生活困擾,作為第三代解籤人,他指市民求得的每枝籤,背後都帶着一份希冀與盼望,他亦重視演繹籤文啟示,盼為問事者指點迷津。
  他指,宗教與社會工作不同,前者着眼於救贖靈魂,後者與解籤人則關懷當事人,提供協助及支援情緒,但共通點是關注當事人如何面對困境及保持希望。他笑言,無論籤文啟示是吉或是凶,最終還是要當事人自行面對問題,因此先要為對方渡化心靈、解決心事,才有餘力面對問題。他從中融入社工的輔導理論,「先從解說籤文開始,與對方建立關係與信任,然後進入心靈輔導階段。」
如實演繹籤文冀助人走出厄困
  黃大仙靈籤共有100枝,上上籤僅得3枝,下下籤則有18枝,其餘則是上吉、中吉及中平的籤文,就像塵世間最好運的一群僅佔少數,蒼生仍要面對不同的生活考驗。他認為,籤文吉凶可視為神靈啟示,「中狀元、遇神仙當然是好,但亡國或被陷害,亦有寓意」,他會如實演繹,希望說出背後啟示,讓當事人吸取,盼助其走出厄困。
  多年來,他遇過不少難忘個案,籤檔常備一盒紙巾,供受驚、傷心的市民拭淚。人們常以為求得上上籤是好事,曾有市民為重病親友求得第一籤的上上籤,該籤引古人「姜太公封神」故事,他指若問愛情、事業及財運,確是大吉大利,惟問健康則有保留。他解釋,該籤文末句「任君來往赴瑤池」中「瑤池」是指神仙境界,當下意識到病者病情不輕。他如實說出籤文寓意,問事者當場淚流滿面,他安慰對方放鬆心情,並送上平安符,盼助問事者緩解心情,應對未來。
  愛情及事業亦是熱門議題。他稱,別以為求籤是老套的事,近年曾有中3女生來問愛情運,亦有適婚女士問姻緣。至於求問學業及事業的亦佔多數,當中有家長為子女問選科及前途,亦有大學生求問畢業後路向。他指,這時候要視對方修讀的學科及工作性質,若對方有意從事注重工作經驗的工作如金融業,便建議對方及早找工;若是從事注重學歷的工作,則宜繼續進修。
  求籤問卜,是否導人迷信,各有看法,陳宏遠則視解籤是一種心理輔導,願能普渡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