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努力工作自有回報 00後反撲「整頓職場」

更新時間:03:00 2025-11-05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11-05 HKT

  新世代強調工作與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近年衍生出「00後整頓職場」的說法。有學者認為,年輕人出現更極端的集體倦怠,正反映他們否定新自由主義「努力工作自有回報」的承諾。
年輕人集體倦怠更極端
  香港社會競爭激烈,強調「贏在起跑線」,使年輕人普遍陷入更極端的集體倦怠。中大文化及宗教研究系講師李薇婷博士指,成年人因面對極大不安全感,往往將壓力轉嫁下一代,強逼年輕人複製「成功路線」;為求成功,努力讀書成為年輕人的「本分」,進一步扭曲成不應休息、只學習能為升學加分的技能,以換取名校「入場券」。
  李續指,經濟不景導致許多努力的成年人也面對失敗,年輕人看在眼內,因此更感倦怠,一方面看不到前景,另一方面覺得社會追捧單一的成功形態,卻同時製造出各種「失敗」的標籤。
  嶺大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研究)梁仕池亦言,新自由主義的核心,在於承諾勞工可憑努力向上流動,惟此承諾在現今香港已不奏效,近10年樓價急升、工資升幅追不上通脹,加上「學歷膨脹」,令年輕人意識到單靠「獅子山精神」拼搏難換取回報,「他們看見父母過勞工作,犧牲家庭和健康,最終亦無法在港置業或安穩生活。」
  他認為,新生代拒絕新自由主義的「承諾」,否定犧牲生活質量以換取未來的邏輯,「拒絕過勞成為他們唯一的『反撲』」;他們不認同「加班等於敬業」的邏輯,更重視與上司建立平等關係,而非只有「上尊下卑」的職場文化。
不認同「加班等於敬業」
  梁仕池直言,年輕人像已「洞悉」現今職場的本質,認為準時下班、拒絕不必要的聚餐是合理的,同時被職場中層或管理層視為具挑釁性的行為。但他強調,真正有能力「整頓職場」的年輕人僅佔少數,「一般基層勞工沒有議價能力。」
  李薇婷補充,有關現象也反映生活形態的轉變,如新生代普遍以通訊軟件為主要溝通方式,繼而利用該些工具請假和辭職,而非利用電郵或書信作公事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