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賣貴價冒牌波鞋 兄妹兩年大賺1300萬元被捕

更新時間:03:00 2025-10-29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10-29 HKT

  海關早前接獲舉報,稱有網站售賣冒牌波鞋,當中不乏名牌波鞋,而且仿真度高、定價進取,部分款式售價高達4000元,僅略低於正版市價,讓人感覺划算及不像假貨。關員經調查後採取行動,在荃灣一工廈單位檢獲1100件懷疑冒牌波鞋及衣物,總值約200萬元,拘捕一對同為網站負責人的兄妹。調查發現,被捕人透過網上售賣冒牌物品,兩年間大賺1300萬元。
售價貼近正品迷惑消費者
  海關版權及商標調查科調查主任廖聞晉表示,海關在商標持有人協助下,於上周一在荃灣一工廈單位檢獲1100件懷疑冒牌波鞋及衣物,總值約200萬元,行動中拘捕兩名男女,年齡分別為31及29歲,兩人為兄妹關係,相信是網店負責人。
  行動中檢獲的懷疑多款冒牌波鞋抄襲正貨外觀設計及註冊商標,仿真度高,冒牌貨成本僅200至300元不等,惟定價相當進取,貼近正價,由1500至4000元不等,部分限量版及聯名款售價更高達3000至4000元,僅略低於正版市價,讓人覺得划算,且不像是假貨。
  廖指出,雖然檢獲的冒牌波鞋仿真度極高,但仍可找出端倪,包括冒牌波鞋的鞋盒破舊,與正貨鞋盒有明顯分別;冒牌波鞋揭起鞋墊後,便可發現車線粗疏;部分冒牌波鞋配有偽造配件,該配件是抄襲大型交易平台「已驗證」配件。海關相信犯罪集團透過這些技倆,誤導消費者,以為買到的波鞋是會透過交易平台驗證的真貨。
  涉案網店設立了自家網站,藉此贏取顧客信任,又提供多種付款方式,提高交易便利性。另網店設有現貨專區,提供免運費的快遞及換貨服務,令消費者感覺交易是安全和可靠。
  海關發現,被捕男子利用自己在香港本地3間銀行開設的個人戶口及公司戶口,處理大量來自第三方個人戶口以及第三方支付服務商的款項。根據初步的分析流資金顯示,自2023年至今,被捕男子在戶口內以轉數快及銀行轉帳的方式,收取超過2000筆合共1300萬元的款項。透過分析比對,海關有理由相信這些款項就是被捕男子透過網上售賣冒牌物品而所得的犯罪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