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接軌國際 全運激發新活力

更新時間:03:00 2025-10-28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10-28 HKT

  香港代表隊密鑼緊鼓備戰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近年越來越多本地運動員走出香港,到海外參賽、集訓,與國際水平接軌;港隊中也有不少擁有多元文化背景的運動員,為本港體壇注入新活力。高爾夫球「一哥」許龍一長年征戰國際,技術與心態越見成熟;七人欖球隊甘子奇、丹馬克與團隊展現跨文化共融的團結精神;馬術代表何誕華在英國訓練,盼將所學帶回香港。國際化的視野與經驗,將助港隊走得更遠。

亞運金牌得主、香港高爾夫球「一哥」許龍一(Taichi Kho)將於11月代表港隊出戰全運會,目標延續亞運佳績。他說,在粉嶺球場主場出賽是一大動力,機會難得,會認真對待賽事。
  現年24歲的許龍一,前年轉為全職選手後活躍國際賽場,曾勇奪國際都會高爾夫球錦標賽冠軍,成為首位贏得亞巡賽的香港球手,更在杭州亞運奪得男子個人賽金牌,並助港隊摘下歷史性的團體銅牌。
許龍一:我們有奪金的願景
  本屆全運港隊陣容與亞運相近,團隊默契不成問題。許龍一笑說,男、女子隊成員建立了深厚信任與默契,「我們是很棒的隊伍,每人都在為比賽做準備。」
  他指出,大灣區的高球水平正迅速提升,李昊桐、丁文一等球手表現出色,讓他對賽事充滿期待。他相信港隊具備競爭力,「期待打出最好水準,我們心中有奪金的願景,會盡一切努力實現。」
  許龍一生於多元文化家庭,父親是印尼華僑、母親是日本人,他則在港土生土長。受高球選手父親影響,他從小接觸高爾夫,15歲已代表香港出戰青少年賽事,成長過程中經常周遊各地比賽。
  他形容,能在世界各地打球是「夢想成真」。長期的海外比賽,讓他見識到不同球場、球手陣容及天氣狀況,「回到亞洲比賽會更有信心。」
新秀輩出  感謝政府支持體育
  近年香港高球新秀輩出,許龍一視為良性競爭,「我喜歡香港高球文化的其中一點是,我們都在互相鼓勵。」他留意到,香港高球圈近年形成「成功帶動成功」的氛圍,當有球手打出好成績,其他人也會受到啟發與激勵,相信能推動香港高球提升至更高水平。
  他感謝中國香港高爾夫球協會培養了許多優秀的球手,以及政府對香港體育事業發展的支持,「讓我們能在職業生涯中發揮所長。」
赴英鍛煉 「變得更快更強壯」
  港隊的國際化不僅體現在高球場,七欖隊同樣多元融合。28歲的甘子奇(Jack Combes)是港隊的傳鋒,過去多次代表香港出戰國際賽事,即將首次參與全運會。他說,能參賽是一種榮幸,「全運會不僅對欖球員意義重大,對香港也一樣。」
  他仍記得,2013年港隊在全運會摘下銀牌,那時他還是學生,透過網上平台觀看賽事,「那一屆港隊的表現令人鼓舞。如今能站在同一舞台,希望我們能做得更好,延續他們的精神。」
  甘子奇自5歲加入三軍會猛虎青年隊,16歲赴英國著名欖球院校Hartpury College求學,旅英9年累積豐富經驗,期間接觸不少高水平球員。回港後,他加入體院,身兼球員與青少年隊教練,延續對欖球的熱愛。
  26歲港隊後衛丹馬克(Max Denmark)同樣在16歲時赴英,一度暫別欖球轉練田徑,「那段時間讓我變得更快、更強壯。」
  丹馬克曾在2018年及2023年亞運中,協助港隊奪得金牌。回顧過去,他難忘2019年因傷錯過香港七欖,同年港隊亦在韓國舉行的奧運資格賽失利。他坦言當下情緒崩潰 ,賽後更在父母懷裏痛哭,「我從未感受過那種沮喪。」
  對於即將到來的全運會,他指球隊在努力訓練,讓身體保持最佳狀態,「我們可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準備得更充分。」
丹馬克:啟德上演添動力
  優秀的隊伍講求信任與配合,團隊中有不少18、19歲的年輕球員,也有30多歲的老將。甘子奇指,球隊的特別之處正是成員多元,有球員在香港土生土長,也有擁有不同家庭背景、曾在海外生活後回來的球員,「大家努力從文化層面互相理解,融入訓練、生活和社交,我們相處得很好,關係非常親密。」
  本屆全運會七欖賽將在啟德主場館上演。丹馬克形容,觀眾的力量就像場上額外一名球員,「推動球員達到另一個層次。」他指,過往多次與實力強勁的山東隊交鋒,期望能再次切磋。甘子奇則指,最近在香港七欖中對陣北京隊,期待與其競爭,「其他隊伍的未知性也令人興奮 。」兩人目標明確,均有爭取金牌的雄心。
  近年政府與體院投放資源推廣欖球運動,兩人均表示感激。丹馬克認為,體院與政府為年輕運動員提供了平台與機會,讓更多人可將興趣發展為職業。甘子奇提到,亞洲甚少球隊擁有全尺寸欖球場,而體院設施完善,並配備先進的場內外支援及復康中心。他強調,正因如此,球員更希望以好成績回報支持。
  馬術項目亦見港隊的國際足跡。本屆全運會馬術賽事將在深圳光明國際馬術中心及光明科學公園舉行,港隊馬術三項賽代表何誕華(Thomas Ho)表示,近一年主要在香港與內地之間往返訓練,並與新夥伴Opalien Vantage Bergte建立默契,希望能在今屆賽事中為港隊爭取佳績。
  何誕華在香港出生和長大,7歲開始學習騎馬,加入香港少年馬術會,2014年贏得仁川亞運會三項賽團體賽(盛裝舞步賽、越野賽及障礙賽)銅牌,一舉晉身精英騎手。他曾代表香港出戰東京奧運,成為歷來首位參加奧運三項賽的香港騎手。
何誕華矢言將經驗帶回香港
  何誕華現時以英國為基地,長年於英國受訓。他希望將海外訓練的經驗帶回香港,繼續為本地馬術作貢獻,培養更多具潛質的運動員,「很高興看到馬術重返亞洲,以往必須出國訓練才能找到比賽,現在可以在香港找到。」
  馬術三項賽必須使用同一馬匹參賽,賽事要求馬匹展現不同能力,如盛裝舞步講求冷靜和精準,越野賽要勇敢、果斷;場地障礙賽考驗集中力和敏捷。何誕華透露,與以往運送馬匹到外地參賽不同,今屆改變策略直接在內地物色馬匹,相信更有利。
  何誕華曾參加2017年全運會,他坦言,當時仍年少,難免因緊張而出現失誤。再次代表香港出戰,他強調是一種榮譽,「代表香港永遠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他說,希望在全運會中獲得個人獎牌,相信對明年來說是個好開始。
  他提到,出戰東京奧運時,認識了部分國家隊的成員,期待與廣東及山東隊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