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人語| 以市場力量推動循環再造 生產者責任計劃引領綠色新經濟
發佈時間:03:00 2025-10-25 HKT
政府於今年9月宣布暫緩垃圾收費,坊間有意見質疑政府對減廢的決心搖擺不定,但明眼人應有留意到在過去一年多來,政府的減廢回收工作有增無減,全方位向2035年達致「零廢堆填」的目標邁進。
筆者一直有留意於今年7月獲立法會通過的《2025年促進循環再造及妥善處置產品(雜項修訂)條例草案》,確立了適用於不同產品的生產者責任計劃共同法律框架,以更有效率將生產者責任計劃推展至其他產品。修訂的核心在於為生產者責任計劃注入市場主導元素,由政府訂立回收目標和訂明相關持份者的責任,而具體回收方式則由各持份者自主選擇最合適及具經濟效益的方法進行。
為迎接快將推行的電動車電池、塑膠飲料容器及紙包飲品盒生產者責任計劃,業界已摩拳擦掌,除了有不少新的參與者進場,開始與生產商、回收商進行配對,壯大相關的回收網絡,亦有吸引投資環保建設的項目。據了解,全港首間大型電動車電池回收設施預計明年啟用,將退役電池轉化為再生黑粉供應內地和周邊地區,促進電動車電池回收產業發展。由此可見,市場主導更能激發業界創新動力,推動循環經濟。
事實上,香港在推行生產者計劃已積累多年經驗。自立法會於 2008 年7 月通過《產品環保責任條例》後,政府已全面推展塑膠購物袋、廢電器電子產品和玻璃飲料容器的生產者責任計劃。當中,塑膠購物袋收費計劃經過長期推廣,市民已習慣在購物時自備購物袋。及後實施的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計劃和玻璃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令廢電器電子產品和廢玻璃樽得以妥善回收,轉廢為材。隨着生產者責任計劃的擴展,將會有更多產品的製造商、進口商、零售商以至消費者在產品生命周期完結時共同承擔環保責任,實踐污染者自付原則,進一步提升市民的減廢回收意識。
當然,生產者責任計劃也只是其中一項政策工具。政府強調未來會循四大方向持續推動全民減廢和分類回收,包括:加強宣傳教育、完善回收網絡、深化業界協作、善用市場力量。筆者對香港的綠色未來充滿信心,支持政府應當乘勢而上,全力推展各項政策。現時,各行各業正經歷結構性轉型而面對不少挑戰,推行新政策時須多聽取和吸納業界意見,筆者樂見環保署就新一輪生產者責任計劃持續諮詢業界,此乃穩妥之舉。
減廢回收工作需要社會發揮協作共贏精神。筆者相信隨着更多產品被納入生產者責任計劃,將為本地綠色經濟轉型持續注入動力,共建香港成為更綠色和更宜居的城市。
鄭錦鐘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