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吹襲旅遊展覽 考驗業界應變部署

更新時間:03:00 2025-10-16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10-16 HKT

  近年政府積極推動本地旅遊與展覽業,冀帶動經濟及提升香港的國際形象。然而,隨着極端天氣越趨頻繁,航班受阻、旅程中斷及展覽延誤等,直接打擊有關行業的運作和收入。過去3個月,香港國際機場已因颱風或暴雨取消及延誤至少3500班航班;上月超強颱風「樺加沙」吹襲,更有逾千航班受影響,旅行社需增加人手與營運成本。面對極端天氣「常態化」,有旅行社發掘室內景點路線,力求在戶外與室內之間靈活切換;有展覽業界人士期望當局能提供更精準的天氣預報與保險支援,讓各方有更充足的時間部署應變。

香港擁有豐富多元的地理風貌和傳統漁村文化,吸引不少市民及旅客參加本地遊,惟有本地旅行社直言,極端天氣頻繁突襲,對業界造成嚴重影響。
  「深度遊(香港)」董事總經理黃楊程指出,近幾個月的生意較去年同期下跌約10%。他解釋,旅行社籌備本地遊團往往需提前2至3個月,儘管每年對颱風威脅有心理準備,亦會提前與客戶商議應對條款,但突如其來的極端天氣仍會導致部分行程中斷、改期,甚至取消。他以超強颱風「樺加沙」襲港為例,該公司有5團受影響,包括4個本地遊團,涉及農莊、戶外及離島路線;另有1個泰國出境團被取消航班。
行程延誤衍生額外成本
  他補充,雖然多數行程最終會改期而非取消,但與客戶、供應商協商應對事宜,無疑增加營運和人力成本。至於出境團,若因颱風取消航班,領隊會協助客戶查詢或購買另一航班,「決定多留2天的客戶,我們也會給予建議,例如自費入住酒店等。」儘管近年極端天氣頻發,他認為出遊是人的「天性」,報團人數未受到顯著影響。
  另一間主要為學校、非牟利組織及政府機構提供本地遊的旅行社「天祥旅遊」,其旅遊部總經理江柏輝指出,較熱門的路線包括流浮山、馬灣1868及東平洲等交通相對不便的地方。他表示,現時已踏入旅遊旺季,因學校多在每年9月到翌年3月期間,舉辦家教會旅行或親子秋季大旅行,「每次出團至少幾百人,甚至可達過千人。」他強調,遇上惡劣天氣時會遵循政府指引,建議團體客戶改期,早前因天氣不穩,已協調6個團、逾360人改期至本月出發。
  惟他亦坦言,影響不僅限於改期,若行程已經出發,相關費用如車輛、導遊薪酬及保險等則無法退還,對業者和客戶皆屬損失。此外,由於公司合作的導遊即日結薪,若因天氣影響延誤行程,公司需支付每小時150元的超時薪酬,為額外成本。
影響展覽布置開幕安排
  與可透過改期調整的旅遊業不同,展覽業因受限於固定檔期,一旦遭遇極端天氣,損失往往更為直接。展覽集團有限公司主席王學譜指出,展覽前的準備工作大多在開幕前1至2天內完成,當颱風或黑雨於此時出現,工作人員為安全考量必須停工,導致展品和布置無法到位。
  他續指,損失情況視乎極端天氣發生的時間,若展覽已開幕,損失僅限於當天無法做成生意;但若發生在開幕前夕,則會影響後續一系列安排。今年受「樺加沙」影響,秋季家居博覽會需犧牲首天展期,以確保參展商有足夠時間完成準備。他補充,主辦方還須透過報章、電台及社交媒體等平台即時通知公眾,涉及額外的宣傳開支。
  極端天氣帶來的核心經濟損失難以轉嫁,王學譜解釋,由於屬不可抗力因素,參展商因停展導致的租金等損失需自行承擔。對於已購票但未能入場的市民,主辦方會全額退款,並允許保留門票在其後的展期使用。他說,儘管損失了一天的生意,但市民多數會在翌日回流支持,故整體生意額和入場人數未受太大影響。
  他又指出,展覽舉行時間需配合國際商貿周期和行業習慣,檔期相對固定,極少因極端天氣頻繁而調整至其他月份。
  相比大型商貿展覽,藝術展覽因展期較長,擁有更大的時間彈性。策展人方敏兒指出,遇8號颱風或黑雨雖影響開幕安排,但由於香港市面的復原速度快,策展人通常會延長展期或推遲一周才開幕,並透過社交媒體通知公眾。
  不過,她亦提到,展期較短的藝術項目遭遇颱風停展,租金損失難以避免,「有些展覽可能只有7天,但剛好3天都遇上颱風,租金可能是一天2萬多元的。」方敏兒補充,藝術活動高峰期多集中在3月及秋冬季,暑假原已屬颱風高風險期,活動數量相對較少,因此整體影響不至於「很誇張」。
避開風季舉辦「超前部署」
  面對極端天氣常態化,旅遊業與展覽業均積極透過「超前部署」與靈活應變,力求增強韌性。江柏輝提到,籌備本地遊時均會準備後備方案,將戶外行程轉移至室內景點,如博物館或大型商場,「例如Airside、啟德零售館等,有些客戶可能住屯門或柴灣,尤其是長者,平時不會特意前往」,保障活動不中斷。此外,該公司亦於每年5至8月淡季,升級服務和培訓人手。
  黃楊程同意極端天氣無法避免,惟希望當局能繼續「超前部署」,提供準確的天氣預測,讓旅行社有更充足的時間與機構協商改期。
  王學譜指出,會展及亞博等展覽場館設施完善,能應對強風暴雨;惟現有展覽保險保障有限、保費偏高,期望政府與保險業界推出更全面的方案。他亦呼籲當局加強天氣預報,讓主辦方、物流商及參展商有更充足時間部署。
  方敏兒強調,極端天氣永遠是每次策展必須考慮的因素,亦普遍設有應變方案。她舉例指,若戶外展覽受影響,會轉至室內或增設大型帳篷等防雨設施。
  她補充,若為展期長的大型公共藝術展覽,必須選用能抵禦風雨的物料;展期短的則會與藝術家商談,確保有備用方案,例如購買新物資替換等。此外,她說,業界也會避免於7、8月舉行戶外活動,「第一是成本太高,第二是10月到翌年4月之間,香港的天氣相對穩定,我們希望展覽可以在這段時間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