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樂禮談立法禁追風須平衡個人自由
發佈時間:03:00 2025-10-13 HKT

近年本港「打風」越來越頻繁,不少「追風族」會趁機到岸邊追風逐浪,尋求刺激、感受風力。早前超強颱風「樺加沙」吹襲期間,有一家3口在柴灣觀浪險葬身大海,亦有成人攜兩小童到岸邊追風,事後父親及印傭被捕。事件令社會關注應否立法禁止追風逐浪行為。大律師公會主席毛樂禮昨指,無論如何處理問題,首要考慮每個人都有個人自由,指其實人生中有很多不同的選擇都是「個人性」,小朋友的安危重要,但同時相信應尊重個人自由,包括平衡個人及家長的自由,而教育也非常重要。
多宗追風逐浪引發市民熱議,有意見認為是否應立法禁止此等行為,一來避免發生悲劇,二來保障救援人員安危。不過,大律師公會主席毛樂禮昨在電視節目中指出,無論如何處理問題,首要考慮每個人都有個人自由,指其實人生中有很多不同的選擇都是「個人性」,應該有自由決定,舉例「你去學打拳一定有風險,但無人會話不如我哋禁止咗佢」。毛樂禮認為小朋友的安危十分重要,但同時相信應尊重個人自由,包括平衡個人及家長的自由,而教育也非常重要。
至於現行的疏忽照顧兒童罪,已涵蓋小朋友的安全和家長責任。若考慮訂立「追風逐浪」法例,毛樂禮認為非常重要的一點是,須清晰界定「犯罪意圖」,例如是否僅憑疏忽便可定罪,還是需要更嚴重的意圖。他坦言,當然不相信有任何家長故意令自己小朋友受傷或面臨巨大風險。毛樂禮指家長可能判斷附近「安全應該沒事」,但也有機會是「無知」出現誤判,在此情況下,假設是疏忽,質疑「是否已經足以定罪?」至於立法宜鬆或宜緊,他認為要交由立法會討論。
至於國安條例對本港的影響,毛樂禮認為,香港法律界對《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及相關法例理解已足夠。雖然關注到《監獄條例》修訂可能對會見律師造成限制,但他相信法庭會把關,保障當事人憲制權利,指目前未有會員反映因《國安法》而在會見當事人時遇到困難。
就海外大律師專案認許,他指大律師公會處理海外大律師來港「專案認許」申請時,會以「公眾利益」為唯一考慮,而非維護本地會員生計,去年所有19宗申請均獲批准。毛樂禮又堅決反對任何針對司法界的制裁行為,認為這等同於向法庭施壓,嚴重損害法治,並相信法律界同業間的交流不會受此影響。
推動仲裁方面,毛樂禮指香港是全球5大首選仲裁地之一,過去20年在國際仲裁方面表現出色。他指儘管每年仲裁案件數量維持在數百宗,但涉及爭議金額通常很高,有些案件甚至涉及數億美元,而去年香港的仲裁案數目更創下新高。隨着亞洲經濟快速發展,他認為糾紛和仲裁案件將會增加,相信香港有潛力在未來10至20年內成為全球第一仲裁中心。
體育仲裁完善框架需時
至於體育仲裁發展,毛樂禮形容仍處於起步階段,甚至在亞洲大部分司法管轄區也是較新的領域,而挑戰在於涉及不同的體育團體和規則,建立完善框架需時,預計或需一、兩年才能有初步框架。不過,毛樂禮表示看到法律界和體育界對體育仲裁都抱有濃厚興趣,認為存在市場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