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浩鳴成社福旗手:議員要有全局觀

更新時間:03:00 2025-10-13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10-13 HKT

完善選舉制度後的首屆立法會議員,4年任期快將完結,《星島》訪問多名議員,從不同視角總結工作。本屆議會「新丁」佔總人數逾半,表現評價不一,本身是聖公會法政牧師的選委界議員管浩鳴,憑務實作風獲認同,更成為社福界「大旗手」。他說議員要有同理心及全局觀,而非博眼球,又寄語政府對不同意見毋須如臨大敵。另一新丁、選委界江玉歡曝光率高,但過程跌跌撞撞,她稱政治是高深學問,學懂選擇適當時機才發聲,惟最新傳出她已決定不連任。

管浩鳴本身有一定知名度,除是宗教界代表,亦因為協助台灣殺人案疑犯陳同佳而為人熟悉。他在議會主力跟進社福議題,任內成立社福界心連心大行動,並出任社聯主席,也有份擔任審議23條的法案委員會成員,政治能量較一般新人高。
主張務實議政以和為貴
  管浩鳴說,或許是身為牧師的習慣,議政時多嘗試設身處地思考政府難處,多點同理心,協助解決問題和提出建議,主張務實議政、以和為貴,堅持與人為善。
  他相信這也是政府重視其意見的原因——有同理心及全局觀,代表社福界發聲時,不會只考慮業界利益,也要兼顧政策持續性,「政治人物要博眼球很容易,但說話應該公道、講道理,要有宏觀視野」。他直言,現時的議會一定沒那麼受市民關注,「市民當然喜歡有火花、食花生,但現在議會傾向理性討論」。
  行政主導下,議員監察政府力度被指不及以前,管浩鳴認為政府可對批評聲音放心一些,「或許有些官員想法仍是『舊模式』,言論要滴水不漏,始終以往有少許漏洞,就會被反對派圍剿,所以發言要『遊花園』,迴避重點。但愛國者議會不需要這樣,大家不是要你出醜……大家要有政治胸懷,從政一定會有人罵你。有時未必是對錯問題,只是大家步伐不一,不用如臨大敵」。
  近年香港政治環境劇變,當局對政治議題高度敏感,管浩鳴認為是正常現象,始終修例風波嚴重破壞政治互信,重建困難,對政府及建制派而言,很多事情仍未完全放下,「惟有寄望時間可沖淡一切」。
修例風波破壞政治互信
  管浩鳴2015年政改爭議期間曾發表「養貓論」,指內地與香港好比主人與貓,家貓要乖,貓主才會給予更多活動空間,否則會被關在籠中,言論惹來批評。10年過去,管浩鳴認為當日預判正確,「香港與內地有文化差異、有隔膜是事實,大家不至於要完全一樣,但起碼磨合拉近距離。底線之內,中央甚麼都可以給你」。 
  他感歎香港自佔中事件後走偏,2019年激進派更宣揚暴力及分離主義,民主派不阻止甚至配合,直接威脅中央對港管治,「既然一拍兩散,中央自然不需要留任何情面」。
  另一選委界議員江玉歡,4年前以政治素人身份進入立法會,對民生政策積極發聲,迅即建立知名度。她說過去4年行政立法合作關係有改善,一些政策在醞釀階段,政府會主動找議員討論,例如《簡樸房條例》,令政策推動更順暢。
面對批評不能「太上心」
  在新議會中,江玉歡是少數發出較多批評聲音的議員,但甚少談政治,主力跟進民生,她自問從無觸及愛國者底線,又指透過不同事件吸收經驗,現時已「學精」,選擇適當時間才發聲,對事情更有幫助。她重提2022年「免針紙」爭議一役批評局方「專橫」,其後與工聯會吳秋北鬧不和,最終議辦「北歡而散」,是其政治生涯中重要一課,也是壓力最大時期。
  江玉歡說,政治人物面對大量批評,但不能太上心,甚至「對號入座」,而當時在社交平台發炮批評政府,容易被人誤解動機。她現時多用報章專欄詳述政策看法,而更理想的做法,是察覺有問題時先聯絡官員溝通;若問題提前解決,就不用大費周章,若無改善才會公開批評,「現在經過磨練了,要學會沉着一些,學懂如何下政治這盤棋,議會前輩有很多更有效處理方法,在適當時間做適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