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大閘蟹復供港價平掀訂購潮
發佈時間:03:00 2025-10-06 HKT

隨着食欲之秋來臨,一年一度的「大閘蟹季節」正式展開。雖然今年蟹季較往年遲半個月展開,但在內地大閘蟹時隔9年恢復供港的效應下,業界反映今年來貨價最少下調10%,售價可相應下調,食客亦聞風而至。多間專賣店昨午門庭若巿,有負責人向《星島》透露,不少客人訂購十隻以上大閘蟹,相信今年更可「賣到冬至之後」。不過有業界人士擔心,有內地電商近日加入競爭推出「關口取蟹」服務,部分本地蟹商或會「支持不下去」。
首兩批由內地江蘇供港的大閘蟹,在本月初運抵香港,合計貨量達300公斤,亦是自2016年以來再次有「直供蟹」來港。在港島一帶的大閘蟹專賣店「蟹源充足」,凍櫃堆滿大閘蟹,前來選購的市民亦絡繹不絕。銅鑼灣一間大閘蟹專賣店的負責人洪小姐透露,因今年蟹季較遲開始,故本月初定單才開始增加,「預計至月中會有更多」。她笑言因三五知己共聚品嘗大閘蟹「才食得開心」,故不少客人會訂購十隻或以上,「加上今年有內地直供的大閘蟹,不像以往要先運到韓國再輸送來港,運輸成本降低了,也新鮮了,我們也會降低零售價」。
洪小姐又透露,因今年大閘蟹當造,對降價也有正面作用,「我們推出了中秋套餐,吸引了不少熟客幫襯,以6両重的大閘蟹最受歡迎,因平均每隻只是160至220元左右,夠大又不會太貴」。她相信,因蟹季較晚開始,料大閘蟹可賣到冬至以後,但生意預期與去年相若,「目前開季生意與去年持平,暫時未見好多升幅」。
生意與去年持平 大蟹最受歡迎
另一間位於銅鑼灣的大閘蟹專賣店負責人則指,因江蘇省氣候及養殖條件合適,大閘蟹較正宗,故較受歡迎,「以5両至7両重的大閘蟹最多人買」。他指,今年因大閘蟹產量較多,價格的確相對便宜,惟內地的生產成本亦同樣增加,「整體進貨成本未有下降,故售價也與去年持平,生意應該變化不大」。
香港大閘蟹協會會長蔡琦亦向《星島》分析,雖然首批由國內直供香港的大閘蟹已成功抵港,不過仍屬試驗性質,在市場上所佔數量極少,故暫時未能準確評估「內地直供」對蟹商的實際成本會產生多大效益。而且他擔心,在港人北上消費潮持續、內地電商搶佔市場等不利因素下,本地蟹商的大閘蟹銷量會不升反降,「估計可能下跌五成」。他坦言,在現行的檢測制度下,本地蟹商進貨需通過多重檢驗,且要持有相關衞生證明書,成本費用很高,但近日卻有內地電商推出在「關口取蟹」服務,繞過本港限制,「完全是零規管,其出售的大閘蟹可自由進入香港,在成本不對稱下,擔心香港很多蟹商將會支持不下去」。
因二噁英事件後暫停供港
翻查資料,本港食物安全中心在2016年抽查時令食品樣本時,發現有2個大閘蟹樣本的二噁英含量超標,而勒令停售和回收;內地其後亦不發出供港批文。直至2018年後才有內地大閘蟹「坐飛機」,改道日本、南韓等地檢測後再轉運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