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已故親友AI「合影」 助減輕哀傷延續情感

更新時間:03:00 2025-09-23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9-23 HKT

  除了人工智能伴侶(AI companion),近期社交媒體亦興起利用AI合成「即影即有」照片的風潮,讓用戶與偶像、離世親友,甚至寵物「合影」,有些更延伸至模擬動態互動,成為新的情感慰藉方式。有學者認為,相關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減輕哀傷、製造新回憶,惟需關注使用的出發點與方式。
  網上的「即影即有」照片中,可見緊緊依偎的伴侶、抱着小狗的女孩,還有看上去年齡相仿的母女。與平時所見的合照不同,這些影像由AI合成,照片中的其中一方可能已經離世。相關的帖文中,有人感謝科技實現了心願,亦有人認為,這才是AI合照的正確用法。
  浸大宗教及哲學系副教授陳成斌表示,利用技術捕捉影像延續情感並非全新現象,「以前由沒有相機,到相機出現,捕捉到人的影像」,本質上也是將情感延續下去的方式。
  他認為,AI其中一個正面影響,是幫助人類處理悲傷,如有人透過AI生成已故親人的照片,甚至與其進行模擬互動,協助走出喪親之痛,「似乎在這方面有很好的作用,甚至某程度上可說有治療的作用。」
使用時應尊重他人肖像私隱
  他表示,將AI用於懷念已故親人的情境,較容易被社會接納,能幫助人們在哀傷中獲得心理慰藉。他強調,有關技術本身並不可怕,關鍵在於如何合理使用,若未經同意使用他人肖像製作色情影像,便屬不當行為;因此,應區分個人慰藉與濫用,尊重他人肖像與私隱。
  浸大宗教及哲學系助理教授黃柏恒則指,有人認為生成合照有助於回憶,或減輕傷痛,「就好像(逝者)還在身邊,或者製造一些新回憶、新情景,想像如果他還活着,或者偶像在旁邊,會是怎樣的情況。」
  惟他強調,面對悲傷是人類成長的重要過程,若AI持續提供與逝者的模擬互動,可能會導致使用者「走不出來」,阻礙其從悲傷中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