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人語|構建「北創科 南金融」格局 《施政》發揮優勢創未來

更新時間:03:00 2025-09-20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9-20 HKT

  特首李家超周三發表《施政報告》,涵蓋多層面的長遠發展,其中有幾個方向,採納了本會早前提交的意見,包括推廣創科、保障就業、教育人才、完善置業階梯,此外在北部都會區的發展方面,提出不少新舉措。
  《施政報告》花了不少篇幅談人工智能(AI),成立「AI效能提升組」,推動政府部門應用AI,目前1823服務已使用了AI科技,減省約三成處理時間 ; 當局亦推動社會的廣泛應用,明年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促進AI上游研發、中下游成果轉化及開拓應用場景。政府旗下的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將繼續投資AI產業。
  新能源產業發展也有觸及,包括電動車電池回收,香港在全球算是較早提出的地區,此外氫能巴士的推行,建設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產業鏈等,相信可帶領香港環保進入新台階。
  北部都會區對創新科技發展至關重要,《施政報告》中提出大刀闊斧的改革,包括成立由「北都發展委員會」, 訂立專屬法例,簡化法定程序,最重要的,是簡化行政流程,拆牆鬆綁,這包括靈活批地、多元化開發模式、降低補地價資金成本等。北都發展後,相信香港可形成「北創科、南金融」的格局。
  保障本地工人就業是社會穩定的基礎,近期不少聲音指飲食業從業員很難找工作,因輸入了不少外地勞工,《施政報告》也回應了這方面的問題,措施更是翌日生效:申請輸入侍應生及初級廚師,僱主本地招聘時間由4星期延長至6星期,期間必須每周參加一次勞工處舉行的實地招聘會 ; 並實行更嚴格的人手比例,由現時以每名申請僱主的所有職位為基礎計算,改為以申請職位計算;加強打擊非法勞工,革新僱員再培訓計劃等,反映特首關注基層勞工福祉。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提交的意見中提出有關住屋的問題,《施政報告》除了提出增加公營房屋供應,更重要是豐富置業階梯,將綠白表配額比例由40:60調升至50:50,協助更多公屋租戶變成業主,此外放寬資助出售單位的轉讓限制年期由15年降低至10年,鼓勵居民上流。
  《施政報告》並無提及之前社會人士預測的出售公屋,我認為是合適的政策方向,公屋是社會的安全網,不應是買賣的商品,現在的房屋政策設計,在幫助有需要人士外,更鼓勵上游,長遠令政府負擔減輕,市民也有幸福感。
  最後,在教育方面,除了維持本地生資助學額,也提升非本地生比例,推廣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國際認受性、促進數字教育等,除了打造「留學香港」品牌,也有助提高香港學術水平。
  總括而言,我認為這是一份非常全面的《施政報告》,也很有信心這些政策可一一落實。
劉興華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