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人才培訓配套不足 限制產業推進速度

更新時間:03:00 2025-09-17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9-17 HKT

  發展低空經濟,人才培訓必不可少。有業內人士直言,本港培訓配套不足,人才供應無法跟上產業推進速度,成為限制發展的關鍵。
僅少數專業人員取得所需牌照
  今年7月,港府修訂《小型無人機令》和《1995年飛航(香港)令》,前者新增「丙類無人機」分類,涵蓋重量介乎25公斤至150公斤的小型無人機,讓本地可合法使用較大型的無人機,便利多元應用場景;為平衡使用安全,修訂同時要求「丙類無人機」在操作前須先獲民航處許可,並須投保1500萬元至2000萬元等,配合推動低空經濟。
  然而,香港僅少數專業人員取得「丙類無人機」牌照,市場亦缺相關培訓課程。香港無人機航拍會創會人、航拍公司「Bighead」創作總監周亦樂指,民航處有培訓大綱,但擔任培訓導師須有相等資歷,如曾在其他國家取得操作25至150公斤無人機的牌照;參與「監管沙盒」項目的公司雖可自動獲配兩個丙類牌照名額,惟未見有「餘力」教班,導致市場出現空缺,「想學的人暫時無處可學。」
  目前民航處認可中國等地的同等類型牌照轉換,有機構安排港人北上考牌,再回港申請換證。周亦樂指,內地考牌制度與本港考車牌相近,由培訓中心提供課程,官方單位考核及發牌。他指,內地已設數千間培訓中心,單計深圳有超過10間,配備多個考核場地。
  航空顧問公司「FlightPro」總經理劉志穎亦言,本港缺少低空經濟及無人機領域的人才,「始終是個新興行業。」他指,現時與多間大學合作,將無人機課程納入大學常規教育,並多加推廣,「期望吸引青少年加入行業。」
  周亦樂期望,有關部門能着重及推動本港人才培訓,否則難以應對未來大規模應用的人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