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客服傾盡心力當「解憂導航員」
發佈時間:03:00 2025-09-02 HKT

香港機場每日吞吐十六多萬名海內外旅客,是國際航空樞紐之一。任職機管局旅客服務部門的章夢婷(Casper)和陳漢強(Peter)是一對經驗豐富的主管,每天面對成千上萬的旅客,擔當「解憂導航員」,不吝力氣和心思解決各樣奇難雜症,令旅客重現歡顏。
而國泰航空地勤「新星」黃子尉(Benny)自覺機場前線人員是旅客踏足香港後的第一幫手,他平日主動跟旅客打招呼,展現親善的一面,更試過說服和護送抱恙長者入院,為對方出院後安排後續航班,表現出令人嘆服的成熟和體貼。
「我跟自己說,一定要冷靜。」入行僅3年的Benny記得,今年3月一位美國籍伯伯深夜由馬尼拉抵港、準備轉乘凌晨機前往洛杉磯,伯伯本已無法長時間走動,當時更臉色極差,Benny推輪椅和陪伴登機後,再扶他進入機艙廁所。突然伯伯大喊求助,在外守候的Benny甫進去便聞到異味,看到伯伯弄污了衣物,二話不說請同事張羅替換衣物,又用濕紙巾協助抹拭。Benny認為伯伯不宜繼續旅程,「伯伯那一刻很shock,因為他覺得自己能處理,亦很想回家。」當Benny細心解釋健康風險後,伯伯同意往急症室接受治療。Benny全程陪伴伯伯,為他完成入院手續、陪診、留下聯絡方式,待伯伯情況穩定才離開,時已半夜3時。
協助伯伯穩定情況令Benny感到安慰,「我亦跟他說不用擔心,會幫忙保管行李,待他取得適航證明書後再安排航班。」數日後他在機場櫃枱重遇出院後的伯伯,主動為他安排當地的接機服務,眼見伯伯能自己步行,那種滋味更勝一聲多謝。
對於有11年客服經驗的Peter,最難忘遇上有位婆婆由比利時經香港往內地探親,詎料途中錯過航班,滯留機場4天。「婆婆年紀大,有糖尿病要吃藥,容易睏,我們安排她在服務枱旁邊的care corner休息,方便看顧。」除了幫婆婆訂機票, Peter與同事不分晝夜定時送水、熱食、毛氈等,還有聊天解悶。發現婆婆備存的藥量不夠,Peter又去藥店諮詢註冊藥劑師,確認購買同款藥物,「婆婆很欣喜,她不想麻煩我們,但沒藥吃會很頭痛。」最後她順利繼續旅程,囑託當值同事向Peter轉達謝意。
與他共事5年的好拍檔Casper曾遇到錯過航班的澳洲女士求助,身無現金亦無信用卡。那天早上10時開始,Casper多番越洋電話和電郵聯絡澳紐當地銀行和旅行社,直到成功匯款及買機票,已是下午5時,經驗老到如她亦大傷腦筋,「真是第一次,而且過程中當地職員不斷轉介,個案頗複雜」,最終成功解決,自己也十分滿足。另一次她與Peter「拍住上」,為一名外遊返港、疲乏兼患柏金遜症及腦退化症的婆婆推輪椅。Peter更在的士站逐一向多位司機解釋婆婆情況,安排在後排的車廂寬敞的士插隊上前接載婆婆,事後婆婆的同行家人稱「一定要讚賞你們」,結果「沒收過那麼長篇的compliment,我們都很欣喜。」
常與同事分享個案 思考待客之道
「要代入旅客角度思考,提供不同的選項給他們。」Peter見盡旅客百態,做客服經常被當成出氣袋,Casper也稱有小秘訣︰「有時他想發洩,我們便說話溫柔些,不要說『航空公司稱無便無』,慢慢解釋」,他倆平時跟同事分享不同案例,「發揮自己的小宇宙」,思考待客之道。
至於身材高大的Benny,經常跑來跑去護送趕上機的旅客。「最大的挑戰是與時間競賽,有時客人駁機的時間很短,如果我趕不及帶他們去閘口,可能要留多香港一兩天。」原來做地勤,最大的使命就是助旅客準時上機,「這樣下一班機都能準時返港,客人順利駁到之後的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