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務署研發管道機械人「智管探」 查裂測漏

更新時間:03:00 2025-09-02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9-02 HKT

  本港多區近日出現水管爆裂的情況。水務署宣布成立「管道機械人聯合實驗室」,將用於開發管道機械人技術,並促進研發本地的水管檢測機械人,命名為「智管探」,以進入帶壓水管檢測供水管道內的狀況。水務署署長黃恩諾指,「『智管探』好似醫生利用內窺鏡進行內壁檢測,可精準探測水管是否出現裂縫及滲漏,並藉此減低水管爆裂和滲漏的風險,同時可監測水質狀況。」
投資3000萬成立實驗室
  水務署昨日與理工大學及深圳博銘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備忘錄,共同開發相關技術,總投資額達3000萬元,該實驗室位於青衣的Q-Leak地下水管測漏中心。黃恩諾在典禮上致辭時指,署方一直致力與不同機構合作,研發和應用先進科技以推動香港智慧水務發展,並積極探索創新的方法,提升供水管道檢測的技術和效率。
  黃恩諾提到,本港供水管網設在地下公共設施密集、道路工程頻繁的環境下,難免面對一定程度的爆管及滲漏風險。他表示,水務署多年來透過更換修復水管工程等,將食水水管的滲漏比率,由2000年的逾25%、大幅降至去年約13.4%,署方目標在2030年,將比率進一步降至低於10%,因此必須引入更先進的測漏技術,主動檢測和及早發現異常情況。
目標2030年滲漏比率低於10%
  黃又謂,相信管道機械人「智管探」將增強主動測漏能力,能快速定位滲漏點、加快維修工作,並可在帶壓情況下深入管道,形容「好似醫生利用內窺鏡進行內壁檢測」,可精準探測水管是否出現裂縫及滲漏,並提升對管道內壁的檢測精度,希望隨着技術不斷進步,「智管探」功能進一步拓展,「例如未來能搭載水質傳感器監測水質狀況,確保食水安全。」
  水務署高級工程師劉啟進指,本地水管有較多彎曲及分支,利用傳統設備檢測,會較難到達距離較遠的管內位置和落點。而香港水壓偏高,須確保設備能在運作中的水管中進行檢測。他稱,署方曾在粉嶺皇后山邨及離島,試用「博銘維」開發的壓力管道檢測機械人,找出管道漏點,團隊會將現有機械人技術,與香港的檢測管道問題作比較,探討如何改進,以解決本港檢測瓶頸。
  水務署表示,考慮到近年內地機械人技術的發展迅速及應用成熟,透過與本地大學和內地管道機械人研發者的緊密合作,將能更有效地研發適合香港使用的機械人技術,又指香港供水管網的獨特複雜性將作為理想的測試平台,有助內地管道機械人技術進入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