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一派|檢視程序 加強查核

更新時間:03:00 2025-08-22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8-22 HKT

  食物和食水的安全及品質向來是普羅大眾尤其關注的事情。政府物流服務署公布因未能信納供應商「鑫鼎鑫」能履行合約,決定將該公司供應港島和部分離島政府辦公室樽裝飲用水的合約暫停。有關公司其後更被揭發涉嫌冒充他人公司以取得合約,並疑在水質檢測上造假。這種欺瞞造假行為是罔顧公共衞生,膽大包天,令人髮指,但事件亦令外界關注政府的採購制度是否有改善空間。
  政府採購政策一直是採取取得最合乎經濟效益的貨品和服務,以便推行政府的計劃和工作為原則,簡單來說就是價低者得。但在特殊情況下也有例外,新冠疫情期間,政府需採購口罩等防護用品,面對全球爭奪個人防護裝備、價格飆升的緊張情況,政府最後也作出調整,只要供應商提供的口罩符合規格要求及按當時市價出售就直接採購,而非經一般招標程序及單純地遵從「價低者得」原則。
  當年政府採購口罩時亦曾惹來質疑,除了外界不滿政府早期在緊急關頭仍以「價低者得」為準則,口罩亦出現未能如期交貨或質素問題。政府使用納稅人的金錢購買貨品和服務,態度當然要審慎,價格的確是重要考慮因素,但我們不能盲目地只追求「價廉」,亦要講求「物美」,供應商的表現,以及貨物或服務的品質亦同樣要有保證。
  今次飲用水採購事件反映政府有需要檢討現行的採購程序。政府進行採購工作時應多做一點工夫,包括加強檢查投標者所提交的資料和報告,而非當例行公事般未經查核就照單全收。而除了貨品的價錢和品質,我亦一直認為政府在進行招標採購工作時,可多些從支持本地企業的角度去考慮。
  政府採購本地中小企的產品和服務不僅是對「香港品牌」及中小企的實質支持,扶助中小企發展,促進本地經濟及就業,同時亦能更好地實現綠色採購,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達致環保效益。一些企業在採購貨品時都會考慮貨物運送的距離、包裝和運輸等因素,當中不僅關乎採購成本和供應鏈風險,同時亦是考慮在過程中產生的碳足跡,綠色採購是致力提升品牌形象的企業其中一種經營策略。
  錯誤往往亦是檢視不足的契機,期望政府趁此機會通盤檢視採購政策及程序,做到盡善盡美。

林健鋒
經民聯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