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次數長時間」會面 有助提高服務成效

更新時間:03:00 2025-08-15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8-15 HKT

  華人說話愛「遊花園」,周燕雯為提高服務成效,以「少次數、長時間」模式進行會面,避免「拖症」。
  周燕雯指,坊間許多社工服務僅限30分鐘,但華人說話婉轉、愛「遊花園」,許多時候社工與服務對象聊到問題核心,卻受時間所限,需要在下次會面再續,「永遠在其『要害』停下來,下一次又再熱身,變相要做很多次介入才有效。」為提高服務成效,她以「少次數、長時間」的模式進行會面,每次介入工作長約1.5小時,平均4次已見效,甚至完成治療。她指,自己會先與服務對象說明,只會見面約4次,絕不「拖症」,對方明白服務不是無了期,對改變有期望感,亦會更主動道出問題。
  她續說,傾向對談1小時以上後作總結,提出讓服務對象回家練習的「功課」。她明白,若然機構個案眾多,確實難以安排長時間的會面,但期望一眾管理層「計一計數」,「半小時見10次也未必有成效,抑或每次見1小時,只需要做4次就有效?其實有着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