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屋夜間體感44oC達「極端警戒級別」

更新時間:03:00 2025-08-11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8-11 HKT

  酷熱持續,不但令人難受,更為本港基層帶來健康威脅和經濟負擔。葵涌劏房街坊會與低碳想創坊昨發布最新調查,發現劏房、天台屋、公屋等居所的「夜間體感溫度」,竟然比日間更高;部分天台、平台及閣樓住所的最高體感溫度更達攝氏44度,已屬「極端警戒級別」。調查機構期望,政府可針對不適切居所居民,提供酷熱天氣津貼。
  調查在今年7月進行,比較「一般劏房」、「工廈劏房」及「天台、平台及閣樓」三類不適切處所居民,以及同區公屋戶面對暑熱實況。調查歷時20日,合計有31戶參與,結果發現四類居所的室內夜間平均最高溫度,均較日間為高,分別達攝氏29.6度至31度之間,超出天文台的「熱夜」標準。當中「天台、平台及閣樓」戶的夜間最高溫度達36.3度,最高體感溫度更達44度。另連同濕度影響,調查發現四類居所的夜間平均最高體感溫度介乎35.5至37度,已達「極端警戒級別」。
嚴重影響睡眠質素
  另9成受訪住戶亦謂,酷熱天氣對身心健康有極大或頗有影響,如感頭暈、頭痛、心跳加速或心悸等,酷熱亦嚴重影響睡眠質素。惟逾9成人指因開冷氣或風扇均會產生經濟負擔,故過半數人為了慳電費而選擇不開冷氣。
  家處天台屋平台的陳小姐(化名)指,因住所西斜緣故,全日均很酷熱,「每日要洗澡數次降溫,亦要長期開風扇,但每晚只能睡着4小時,常因太熱而中途驚醒」。住在無窗工廈劏房的李先生(化名)指:「今年有朋友到訪才開了兩次冷氣,但每月也要交200多元電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