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視角研技術 相信知識是最好「產品」
更新時間:03:00 2025-08-04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8-04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8-04 HKT

孟穎的人生有許多驚喜的瞬間,有些藏在轉角處,有些是她堅定走來的成果。
孟穎在中國杭州長大,其父曾任當地水電部總工程師、母親是一名土木工程師。8歲那年,父親送她一本《科學家的一百個故事》,書中講述諾貝爾獎得主的故事,盼她走上科研之路。她笑說,當年不在此,嚮往讀法律,希望從政或當外交官。
全額津貼星洲留學 再到MIT
17歲那年,孟離鄉到新加坡求學,並非因家境優渥,「剛好相反,是因為我們家沒錢。」當時新加坡提供全額獎學金與生活津貼,積極招攬中國留學生。畢業後她須履行獎學金的承諾,在當地銀行服務。她開門見山對職員說:「4年後我會辭職,攻讀材料科學的博士。」對方是位數學博士,坦言自己年輕時未有追夢,主動提出幫她解除保證書。
無獨有偶,當時新加坡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成立合作聯盟,她獲邀參與,在MIT逗留期間,有教授邀請她成為其博士生。她說,當時美國走在世界前沿,「MIT的教授不僅做研究,更思考如何把科技轉化為生產力,幾乎每人都有自己的公司。」
後來孟留在美國,建立研究團隊,專注研究能源儲存與轉換技術。她的團隊成員背景多樣,有來自材料、工程,甚至中醫出身,當中亞洲、美國和歐洲學生比例均衡,她說:「多元化不僅是種族、性別或,年齡的不同,更重要是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
孟指,作為老師,其真正「產品」不是電池,而是知識和人才;當學生將所學知識帶回本國,才是推動行業發展的關鍵,「只有通過多元化,讓不同國家和地區,用各自的方式推動可持續電池產業的發展,這個目標才能真正實現。」
最Hit
30歲陳冠希舊愛裸體床照流出 僅穿蕾絲黑色T-back裸露尺度嚇窒網民
2025-08-04 12:47 HKT
血脂過高 恐成心臟計時炸彈!
2025-08-04 09:00 HKT
內地客大戰華姐清湯腩!食出膠布求道歉反遭推撞辱罵「扑該仔」 店家公開內情1招善後......
2025-08-04 13:48 H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