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國標歐標怎樣揀?
發佈時間:03:18 2025-07-29 HKT

今年7月8日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與港鐵簽訂了北環綫第一部分協議。工程界友人談及政府公告這項目有3大突破,其中一項是引入國家鐵路建造標準以提升效率。兩大研究課題是(1)國家鐵路建造標準(國標)與現時建造中及營運中的其他綫路使用的歐洲標準(歐標)有何差別以及有無兼容問題;及(2)那一個標準比較好?
先講北環綫。這一條「西鐵二期」首次出現在1994年《鐵路發展策略》,31年後終於落實,見到政府有心改善現時兩個鐵路口岸(羅湖及落馬洲)以及其他陸路口岸擠逼情況,令香港往返內地更為便捷。其中北環綫連接的皇崗口岸重建工程已經接近完工,鐵路連接逼在眉睫。
筆者認為政府改變思維使用國標是好事,畢竟「基建狂魔」所建的鐵路已經超過16萬公里,全國地鐵亦有超過1萬公里,差不多是全球地鐵總長度的一半。論經驗、論效率應該毋容置疑。但畢竟香港一向使用歐標,在設計及工程人員以至監管部門都須要有一個適應期,最簡單的例如國標是用中文寫成而歐標用的是英文。
其實有關鐵路的國標在過往30年逐步完善起來。其中包括建設,營運,安全,質量,維修,列車,供電,訊號等等標準。目的是可以將供應方及營運方以及設計方連成一線,以提高效率。另外,內地的地鐵一般都是由幾間鐵路設計院做設計,然後招標建造,好處是所有部件都標準化;而香港使用設計和建造(design and build)由總承建商負責全部項目環節,好處是可以個別修改設計而盡量配合現場情況,但亦正正因為這些「特別設計」而導致成本上升及增加建造時間。
另外使用國標都要注意其中有部分要求未必完全適合香港需要,比如雪地行車,防止風沙等等,但都不會對香港鐵路使用國標而產生問題。其實,在歐美的地鐵因為設計的年代及要求不同而有不同的設計方案。比如倫敦地鐵是用四軌直流供電,巴黎地鐵是部分線路用膠輪,部分線路用鋼輪等等。日後維修成本都因為這些特別設計而上升,而且會受產品周期影響而可能會令備用零件短缺。
至於使用一個標準化設計,可能未必完全百分百附合現場情況,比如由溶洞引起的建築困難。但好處是供應商完全掌握建造技術而且可以使用預製件而加快施工期及降低成本。
至於安全標準,國標歐標在硬指標上是一致的(其實內地多家地鐵都是國際公共交通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ublic Transport)及國際地鐵社區(Community of Metros Benchmarking Group)成員,對國際鐵路安全標準都非常了解及已經採用。但內地企業在安全驗證和核查程序上與香港使用的安全風險管理方法未完全一致,其中可能須要磨合過程。這就要考考路政署,機電工程署以及港鐵的智慧了。
張年生工程師
鐵路運輸專業人員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