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教育程度越高越易受騙

更新時間:03:00 2025-07-06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7-06 HKT

    反詐騙聯盟(教育)昨日在香港警察學院舉行成立一周年典禮暨座談會,發表針對青少年的「詐騙易感性評估」調查結果,並邀請來自不同界別的嘉賓以有關數據為基礎,探討如何推動青少年防騙教育的跨界別合作。調查結果顯示,受害人的教育程度越高,受騙風險亦隨之上升;而最年幼的裸聊勒索受害者只有9歲;另發現超過3成的受害人曾多次受騙,反映過往受騙經驗未能有效建立「自然免疫力」,社會需加強公眾教育以提升防騙意識。

昨日的座談會有200位來自教育界、政策制訂部門、執法機構、政府與非政府組織的領袖與夥伴,以及家長和學生參與。由反詐騙聯盟(教育)主席劉慧慧主持,參與嘉賓包括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博士、警務處副處長(行動)葉雲龍、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及副數字政策專員(數字基建)張宜偉。
決策急促性與風險高度關聯
    座談會上,香港大學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榮譽教授林國輝代表研究團隊發表「詐騙易感性評估」調查結果。調查於2025年3月至5月期間推行,涵蓋小學四年級至研究生,共收集了約10000份有效問卷,為全球首個同類型的大型地區性研究。
    調查結果發現,騙案報案率偏低;青少年在面對常見詐騙時,對資訊的信任程度及決策的急促性與受騙風險有高度關聯;而在涉及金錢損失的詐騙中,風險承擔傾向亦是重要因素之一;另外教育程度越高,受騙風險亦隨之上升。調查亦發現33.1%的受害者曾多次受騙,當中以男性、小學生及對資訊過度信任者為高危群體,而最年幼的裸聊勒索受害者只有9歲,反映過往受騙經驗未能有效建立「自然免疫力」,社會需加強公眾教育以提升防騙意識。
      反詐騙聯盟(教育)主席劉慧慧博士指,「詐騙易感性評估」調查結果反映教育界在防騙支援方面仍有巨大空間,聯盟將積極聯繫跨界別機構,探索進一步合作方向,以加強青少年防騙教育及支援。
社會需加強提升防騙意識
    同場警務處副處長(行動)葉雲龍表示,期望未來反詐騙聯盟(教育)繼續與各界攜手合作,推動防騙教育、加強通報機制、提升市民尤其是青少年識騙及防騙的能力,以建立一個更安全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