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例通過銀行涉滅罪可分享帳戶資料
發佈時間:03:00 2025-06-05 HKT

立法會昨三讀通過《2025年銀行業(修訂)條例草案》,引入自願機制,容許認可機構主要為銀行之間在特定情況下分享帳戶資料,加強香港偵測和防止罪案的效率。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新機制不但提升香港打擊詐騙及相關洗錢活動的能力,為市民提供更好保障,也有助維持銀行體系穩健,展現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為對應國際間共同打擊相關不法活動所作的努力。政府目標今年內實施資料分享機制,具體生效日期另行公布。
修訂條例為銀行提供「安全港」,引入自願機制,讓銀行發現懷疑受禁行為,即洗黑錢、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或大規模毀滅武器擴散資金籌集時,能經金管局指定的安全平台,與其他銀行及相關執法機構以電子方式、迅速和安全地分享有關企業和個人帳戶的資料,並為銀行就相關資料披露提供法律保障。
加快執法機構蒐集情報
新資料分享機制將能讓銀行及相關執法機構及早阻截非法資金、提升銀行所提交的可疑交易報告的質素,以及加快執法機構蒐集情報的速度,更好保障公眾免受詐騙及相關洗錢活動的影響。
許正宇表示,參與機制的銀行均必須符合指明的保密規定,並須設有足夠的管控制度,以確保資料的安全性;被披露的資料必須用於偵測或防止受禁行為,否則相關的銀行將喪失「安全港」下的法律免責保護。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指,金管局會繼續與警方和銀行業界緊密合作,積極推展相關準備工作,包括系統提升和制訂具體操作指引,以期盡早實施新機制。
金融界議員陳振英提出,隨着金融服務發展,線上交易數量在過去5年大幅增長,趨勢促使不法分子「升級轉型」,導致詐騙個案大幅飆升,而一般情況下當騙徒取得騙款後,立即進行多次轉帳,隱藏資金流向,加大執法機構追蹤和破案的難度。他關注,草案通過後參與的10間銀行合共涵蓋約75%的企業和個人帳戶,但仍然有25%的帳戶未有納入,如騙徒選用未參與的銀行戶口,偵測和攔截的效果大打折扣,故認為提高帳戶覆蓋率是關鍵,希望當局訂立90%以上的覆蓋率目標。
選委界議員吳傑莊表示,由於跨境詐騙案活動日益猖獗,現時銀行業保障客戶的防騙措施顯得不足,建議政府應進一步聯繫國際平台和組織,定時交換情報和資料。他亦建議仿效外地做法,推行詐騙損失責任機制,要求相關機構共同承擔詐騙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