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參與海外大型會議 解說本港司法現況

更新時間:03:00 2025-02-22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2-22 HKT

  2019年香港因修例風波引發「黑暴」,至今仍有部分海外政客惡意批評香港的司法制度。大律師公會主席毛樂禮表示,公會未來會多到海外國家參與大型法律會議,爭取機會解說香港司法制度的現況,他強調香港委任法官的過程是獨立的,且沒有經過任何政治考慮,而法庭只會根據證據和法律觀點來判決案件。
  毛樂禮過去曾參與不少國際性的大律師會議,他強調溝通十分重要,在與會期間可與不同國家的律師團體進行交流,當中有不少曾到香港法院處理訴訟的大律師,都了解本港如今仍維持公平且公正的司法制度,「任何人說任何東西,他未必完全相信你,但如果曾在香港參與訴訟,那就很不同!」他又引述,有海外的大律師指香港的大律師及法官水平仍屬世界前列,故公會未來會多到海外進行解說工作。
  全球規模最大的法律團體「國際律師協會」剛於本月19日至21日在香港舉行亞太區域論壇雙年會,他說,反映主辦單位對香港有信心,期望資深及年輕的會員可以多認識來自世界不同地方的律師。
內地辦論壇做好橋樑角色
  毛樂禮提到現時的《法律執業者條例》,刑事與民事案件的被告人、原訴人均可經由大律師公會,向高等法院原訟法庭提出「專案認許」申請,聘用香港以外普通法地區的律師到香港出庭。他認為是香港獨有的制度,去年公會共收到19宗相關申請,強調沒有一宗被反對,顯示香港至今依然是公開且國際化的法律中心。
  他表示,公會過去亦與貿發局等團體合作,在內地不同城市舉辦大型論壇,包括進行模擬仲裁及模擬調解的活動,讓內地企業了解香港法律界可以提供哪些服務,強調「並非與內地的律師樓競爭,大家互相學習」,希望從中扮演橋樑角色。他又指,大律師公會的會員大多懂兩文三語,且了解內地企業文化和價值,「如果有規模國外企業出現國際糾紛,其實香港是一個很好的平台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