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圍母嬰院兩童打錯疫苗
發佈時間:03:00 2025-02-21 HKT

天水圍母嬰健康院錯誤為兩名原定要接種乙肝疫苗的嬰兒,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衞生署指屬人為錯誤並致歉。肺炎鏈球菌疫苗應在嬰兒2個月大、4個月大及12個月大時接種。衞生署指多注射一劑肺炎鏈球菌疫苗,不會對嬰兒健康構成風險。有關注病人權益人士稱,冀衞生署進一步交代人為錯誤原因,並在接種流程上作出改善之處,避免類似事故再發生。
乙肝疫苗變肺炎球菌疫苗
衞生署表示,天水圍母嬰健康院按照恆常監察機制在本周一服務時段結束後,覆核疫苗紀錄,發現當日下午4時至5時半時段,有7名兒童需接種乙肝疫苗,但覆核已使用疫苗時察覺少用兩劑,卻多用了兩劑肺炎鏈球菌疫苗。經反覆與疫苗存貨量核對後,確定該時段有2名兒童被錯誤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署方經評估後,相信事件不會對兒童構成健康風險。
《星島》向衞生署查詢涉事兩嬰兒年齡,以及他們各自原本分別接種多少劑乙肝疫苗及肺炎鏈球菌疫苗,衞生署均未正面回應。署方稱,調查工作仍在進行,該時段接受疫苗接種的7名嬰兒年齡由1個月至7個月大,又指多注射一劑肺炎鏈球菌疫苗影響經微,有可能出現輕微反應如發燒和注射部位疼痛等。署方建議4名一個月大嬰兒如常在兩個月和四個月接種2劑肺炎鏈球菌疫苗,及在12個月時接種一劑加強劑;3名6至7個月大的嬰兒,則如期在12個月大時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加強劑。
署方亦建議該7名嬰兒需重新注射乙肝疫苗,確保保護效果,注射時間可相隔4周,減少因注射時間太近而出現注射部位疼痛的不良反應。其中4名一個月大嬰兒,在6個月大時需繼續接種第3劑乙肝疫苗。
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關日華表示,兒童提早在1個月大時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不會有健康風險,惟首針後免疫反應或較遜色,「這也不用擔心,接下來4個月及12個月大會打兩針,幫嬰兒產生免疫反應」。
專家:提早接種對健康無風險
衞生署建議該7名嬰兒需重新注射乙肝疫苗,換言之有5人要打多一針。關日華指,現時香港仍約有7%人口屬乙型肝炎帶菌者,該病感染後會有肝炎、肝硬化以至肝癌等嚴重後果,估計署方因未查清2名被錯打疫苗嬰兒身份,才有此權宜之計,確保所有嬰兒至少接種3針乙肝疫苗,有足夠保護能力,希望家長能諒解。他亦說,多打一針乙肝疫苗對身體無害,「免疫反應會再提高」。
兒科醫生陳以誠表示,乙肝疫苗及肺炎鏈球菌疫苗,均是「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中兒童出生後需接種的疫苗。兩種疫苗不論牌子及外觀均明顯不同,估計涉事護士屬忙中有錯。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建議,「如果要打乙肝疫苗的小童,與其他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小童坐在一起,兩種針輪着打,就有機會打錯。分清楚一條隊全部打乙肝疫苗,另一條隊全部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安排上就清清楚楚,不易撈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