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金下月起加1.3%160萬人受惠

更新時間:03:00 2025-01-28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1-28 HKT

  社會福利署昨日公布,由今年2月1日起,上調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計劃標準項目金額,以及公共福利金計劃的高齡津貼(俗稱生果金)、長者生活津貼,包括廣東計劃及福建計劃發放的高齡津貼和長者生活津貼和傷殘津貼金額,上調幅度為1.3%,預計有160萬人受惠。
社署發言人表示,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去年12月6日批准政府按既定機制,根據社會保障援助物價指數的按年變動,由今年2月1日起上調上述金額1.3%。健全受助人按照幅度,上調金額由30至45元不等。其中有3名健全成人/兒童的家庭,綜援金額由2900元上調至2940元。長者及殘疾人士上調金額由50至95元不等。高齡津貼將會調高20元,由1620元升至1640元;長者生活津貼則會由4195,上調55元至4250元。
綜援租津加0.2% 1人家庭加5元
  此外,政府將參考甲類消費物價指數中私人房屋租金指數的變動,上調綜援計劃租金津貼最高金額0.2%,1人家庭津貼額將由每月2515元上調至2520元;2人家庭由4440上調至4450;6人或以上家庭由7800元上調至7815元,上調幅度同樣由今年2月1日起生效。
  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主席管浩鳴指,同意需要跟從機制,增加綜援等福利金,以協助低下階層應對通脹。惟他認為,今次綜援金額只增加1.3%,並不足以對基層市民起太大幫助,倡應增加3%。至於生果金方面,他認為可以維持現有增幅,因生果金主要為顯示社會對長者的一種尊重,申領人未必一定為有需要人士。
  被問及在財赤下,是否需要每年上調相關補貼,管浩鳴認為應按照既有機制調整,強調不能因為庫房赤字,而減少對基層的援助。
  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指,綜援實行超過30年來,按機制作出的加幅一般滯後於通脹,「加上在2000年代初時,政府亦曾大幅削減綜援金額,現在即使按機制每年加返,對基層家庭而言仍然是不夠用。」她建議,政府可調整相關機制,做到能「預測通脹」,以改善加幅滯後的問題。她又謂,雖然政府面對財赤,但即使每年上調綜援金額亦不會有太大問題,因近年綜援申領人數已持續下降,相信對公共財政影響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