殮房加費倉卒勿死撐 體諒遺屬打擊濫用

更新時間:03:00 2025-11-17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11-17 HKT

  全港公立醫院殮房將於明年1月1日起由免費變為收費。原定收費方案是遺體存放的首3天維持免費,第4天起改為每日收費100元,兩周後即第18天起倍增至200元,第34天(即3天免費期再加一個月)後再提高逾倍至每日550元。
出殯火化程序交接多難掌控
  有關建議引起公眾嘩然,批評政府為求紓緩財赤而「發死人財」、「向死者家屬開刀」、將殮房當作「快遞自提點」,又質疑負責有關政策的醫務衞生局,從未就收費方案廣泛諮詢公眾,並專揀立法會休會準備換屆選舉期間低調公布,疑似想暗渡陳倉,倉卒加費。經過輿論發酵,醫衞局已迅速妥協調整收費方案,將3天免費存放期延長至28天,直至第5個星期起才開始每日收費200元,6周後再提高至550元。
  前醫衞局副局長、現任醫管局行政總裁李夏茵前日在電視節目表示,現時醫管局殮房的屍格數量在國際間已算多,但仍然經常出現「一格兩屍」情況,有需要加快屍格流轉,希望透過徵費,令死者家屬有更大意欲盡快處理。她又說,數字顯示現時8成遺體在28天內已被領取,醫生平均3天內便可發出死亡證,相信有關「用者共付」原則能夠為大眾接受,強調局方資源應重點放在醫療服務,而不是殮房。
  有關解釋反映當局似乎仍未有充分吸取教訓和理解問題所在。先談領取遺體的程序和合理時間,不少殯儀業人士與經歷過喪親之痛的市民都指出,辦理死亡證只是眾多程序、手續的其中一環。即使遺屬願意一切從簡,選擇直接在醫院出殯,也先要成功預約到食環署火化爐的時段。如要按中國傳統習俗擇日出殯火化,檔期往往相當緊張。
  若死者遺願或遺屬希望在殯儀館舉行宗教儀式,需要夾期的單位和事情就更多,時間更難掌控,原建議的3天免費期幾乎肯定不夠用,之後的18天最低收費期也相當勉強,令許多遺屬要硬食較高的收費。醫衞局當初只看辦理死亡證時間,而不理其他部門的程序和要求,不顧受眾的實際情況和困難,是典型的各自為政思維和離地官僚表現。
  殯儀業界又指出,許多所謂的「延誤」出殯個案,都涉及雙老或「以老護殘」家庭。家裏長者不幸離世後,另一長者或殘障家庭成員,往往缺乏足夠能力(包括財政及精神能力)自行辦理相關繁複手續,需時安排社署或志願團體協助。
刻意濫用個案可懲罰性收費
  有些離世長者即使有子女及親友協助辦理身後事,也可能因身處內地或外國,通知及返港需時,這些都並不涉及刻意拖延。隨着香港人口老化及少子化加劇,這類個案往後會越來越多,政府應向相關人士提供更多支援、體諒,而非一刀切地透過收費來懲罰。
  誠然,如同公屋、綜援及公營醫療服務等其他公共福利和服務,總會存在一小撮人刻意濫用的問題。例如對出殯、火化及落葬的時間地點過分挑剔,朝令夕改多次延期,以至因為親屬之間出現不和、爭產、即使有能力仍拒絕承擔作為子女的應有責任,而不合理地拖延先人的殯葬安排,當局便有必要向其收回服務成本,甚或對真正濫用的個案施加懲罰性收費,並積極採取行動追收欠款。
  在一些極端情況下,例如拖足好幾個月仍未獲妥善安排,政府更應有權代為處理,讓死者能夠適時和有尊嚴地走畢最後一程,同時避免公共資源被人長期霸佔。
  經調整的收費方案遠較當初建議的合理,反映政府最終有聽取民意,不會為面子而死撐。將來正式落實時如發現有其他不足,應繼續從善如流,持續改進,並切記要對一些特殊個案給予特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