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車南下開通日子擇得好 適時擴容增經濟效益
發佈時間:03:00 2025-11-03 HKT
經過長期醞釀,「粵車南下」終於敲定——廣州、珠海、江門、中山將是首批參與的城市,12月23日起獲准車主便可經港珠澳大橋駛入香港市區,半年後再推廣至省內其他城市。儘管政策實施初期設置每日100個名額、每輛粵車留港最多3天的嚴格限制,但從大方向上看,粵車南下畢竟是推動大灣區深度融合發展的重大舉措,還能為香港旅遊、零售和餐飲等行業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所以是值得歡迎的。即使將來出現一些亂子,也難以掩蓋其整體效益。
中產崛起催生多元休閒需求
12月23日臨近聖誕,很多港人會外遊,粵車南下當天起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補充流失的消費力。長遠而言,將來的周末周日、黃金周肯定有很多粵車南來,蘊含的經濟機遇深不見底,關鍵在於我們能否把握得住。
「港車北上」已實施兩年多,粵車南下卻一直只聞樓梯響,主要障礙是口岸通關能力和香港道路承載力未必足夠。可是從內地社交媒體不少帖文可見,粵車南下是有頗大需求的——許多內地人有興趣來港,卻不想「逼」巴士港鐵,對的士司機也有一些成見,自駕於是成為一個爭取的目標。兩地政府顯然也想為內地客創造一種訪港的新模式,經過長期協商,如今粵車南下終於見到曙光,「北上南下」雙向奔赴即將成為現實。
對香港而言,粵車南下是值得期待的。撇除「中港融合」這一宏大目標,最重要的是為香港經濟引入「活水」。這一點必須從內地或廣東省的經濟狀況去理解。經過長期發展,廣東私家車總量已逾3000萬輛,汽車已從昔日象徵身份的奢侈品,轉變為相當普遍的代步工具;與此同時,中產崛起催生了更為多元的休閒需求,而這些需求又因內地交通基建高度發達、導航技術日益精準而得到滿足,「自駕遊」近年也就相應在內地興起。據《2024中國自駕遊報告》,中國自駕遊出行規模超過46億人次,佔國內出遊總人數的比重78%以上,這就說明了自駕遊已成為一個火熱的現象。
應「算大帳」看整體利益
我們自然不期待所有粵車都會來港,那是不現實的,事實上確有一些廣東人覺得申請難、成本高、限制多,不太願意來。然而,基於廣東私家車的總量驚人,即使只有一小部分粵車來港,對我們的好處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為車主一般比較富有,常常一家大細一齊出行,他們來港3天,對飲食、住宿必有剛性需求;富裕家庭一般不滿足於「走馬觀花」式的行程,對更高質的旅行體驗有所期待,故此必對香港旅遊業乃至整體經濟都有拉動作用。特首李家超說,粵車南下旅客預計是高消費能力人士,會為香港的旅遊、零售及餐飲等行業帶來機遇,所言不虛。
當然,粵車南下肯定伴隨着一些風險,包括粵車能否適應香港路面、會否出現「橫衝直撞」之類的問題,很多市民都有關心。可以預料,初期一定有某些混亂,說不定有人會藉機否定整個政策。但我們認為應該平心靜氣地看待新政策,要「算大帳」,多看整體利益,要看到粵車南下所創造的價值。我們還期待將來有更多城市加入,每日配額可以酌量上調,相信內地車主對此會很雀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