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峰會各取所需 關係趨穩矛盾未解
發佈時間:03:00 2025-10-31 HKT
昨天在韓國舉行的中美元首峰會,具體成果不少。除了在查禁芬太尼毒品、擴大農產品貿易方面有進展,更矚目的是經貿休戰期由之前幾輪談判確認的3個月,延長至最新安排的一年,這顯然更有利於促進中美經貿關係的穩定,市場對此亦有正面反應。但換個角度看,我們沒有過分樂觀和天真的理由,畢竟「習特會」只是將應該處理的問題押後而已,將來經貿摩擦還是有可能發生的。
關稅殺傷力大不如前
近年中美經貿關係陷入相互報復的惡性循環,始作俑者是特朗普——2018年執意發動貿易戰,今年4月又搞了所謂「對等關稅」,每次都為中美乃至全球供應鏈造成很大干擾。但中國過去幾年從「逆全球化」中學到不少經驗,由慌亂走向從容,陣腳已穩。
現在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關稅對中國的「殺傷力」大不如前,全因內地更注重出口目的地多元化;至於美國高科技禁令,對中國的負面影響固然存在,但內地科企已經提速自立自強,進展亦相當理想,對輝達晶片也不再那麼渴求了。
在這次峰會中,雙方均釋出善意,但我國的善意更大。例如,中國本來不必「操心」美國內政,但這次卻同意增購美國大豆,實際上這是對特朗普和共和黨選情的幫助;稀土出口管制暫停一年,免卻美國科企受到關鍵原材料「斷供」的厄運,這也是我國對特朗普送上的大禮。儘管美國也投桃報李,包括降低所謂關稅稅率、容許輝達與中方溝通,但即使沒有這些所謂「讓步」,中國所受的打擊也不會是致命的。所以說,中國釋出的善意比美國的更大,因為我國不想中美關係跌至冰點。
總的來說,這次「習特會」的成果算比較豐碩,特別是一年的「休戰期」對世界經濟確是一顆「定心丸」,大量企業的外部環境在未來一年都會相對穩定。
中美可以相互成就
但大家也應該看到,一年「休戰期」可能只是讓雙方喘息、繼而發力的機遇期。美國的死穴是稀土,特朗普一定想克服,事實上他最近才跟澳洲、馬來西亞、日本等國簽訂稀土合作協議,他的目標清楚不過,就是想抓緊時間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但成效如何則是另一回事。至於我國,當然也會全力推進,更好理順出口市場,多途徑拓展國際循環,也會進一步發展尖端半導體,進一步爭取科技自立自強,這些都是「十五五」規劃明文規定的。
習近平主席昨說,中國的發展振興同特朗普總統要實現的「讓美國再次偉大」並行不悖,中美兩國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榮。我們完全同意上述說法,畢竟兩個大國硬碰絕不可能帶來理想結局。然而,倘若美國執意打壓,拒絕承認我國正當的發展權利,那麼,單憑我國伸出和平之手,也是徒勞。
假如美國像過往幾年那樣,動輒毀約,中國也不會懼怕。經過多年的國力積蓄,中美已是旗鼓相當、不相伯仲,美國不可能像對待弱國那樣對待中國。特別是我國經過多輪博奕後,已有足夠的經驗,知道特朗普的招數來來去去總是關稅,而事實證明這一招對中國並無多大阻嚇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