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熱擴散響警號 適度滅蚊防本地扎根

更新時間:03:00 2025-10-30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10-30 HKT

  廣東省夏天爆發基孔肯雅熱疫情以來,錄得零星輸入個案的香港,近日終於確診首宗本地病例。鑑於基孔肯雅熱的死亡率低至千分之一,威脅相對有限,我們實不必過分憂慮。但大家亦不應掉以輕心——假如香港短期內出現大量本地感染個案,甚至演變成風土病,加重醫療系統負擔,那確實會影響社會氛圍,連帶對年底舉行的全運會和立法會選舉造成干擾。目前政府已有不少應對措施,成效相當顯著,但在未來一段時間,假如情況惡化,那自然應當適度發力,加強滅蚊防蚊行動。
個別城市過度防疫引起反效果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的資訊,基孔肯雅熱潛伏期為2至12天,通常為3至8天;患者會發燒和嚴重關節痛,可能也會肌肉疼痛、頭痛、噁心、疲倦等。但由於它不像新冠病毒那樣會人傳人,加上絕大多數患者病情輕微,社會上沒有太多擔憂,這亦解釋了廣東若干城市在暑假期間曾經每日錄得數以千計病例,當地民眾卻從從容容的原因。
  真正緊張的當地政府,例如在江門,居然發生防疫人員擅闖民居強行消毒,甚至拆除容易滋生蚊患的老舊房屋等咄咄怪事,令人想起數年前的「動態清零」,不少民眾對此亦頗感不滿。當地政府之所以過度操作,關鍵原因是全運會舉行即將,國家領導人將親身視察,地方官員難免感受到「萬萬不可出亂子」的壓力。然而,也許因為意識到過度作為可能引起反效果,江門當局最近發布了「防止和糾正疫情防控負面行為」的禁令,在一定程度上糾正錯誤。
  那麼,香港可以從廣東省身上學到甚麼?客觀而言,迄今為止,香港疫情並不嚴重,這跟政府和市民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今年8月本港出現輸入個案時,政府已主動派員到患者居住的屋邨一帶清潔消毒,關愛隊亦積極配合,向市民宣傳防蚊訊息,派發蚊怕水、蚊貼等物資。儘管最近的確診本土病例是一個警號,但目前我們尚未觀察到疫情失控的風險,所以不應也不必過度反應,一切應以科學為本。
向居民傳達清除隱患重要訊息
  今屆全運會破天荒由粵港澳三地合辦,立法會換屆選舉則是本地政壇一件大事。為了確保兩者順利舉行,同時也是為了維護公共衞生,近日特區政府已有不少具體措施,例如早前有佩戴防毒口罩、全副防護衣的工作人員進入發現本土病例的鳳德邨,在該區「大陣仗」噴灑滅蚊劑;當局亦在鳳德邨設醫護站,為出現相關症狀的居民作評估;衞生署則努力追縱源頭,尋找尚未識別的患者。當然,在上述工作的基礎上,政府還可多做一些,例如持續在高危地點滅蚊,也可通過血清篩查,了解居民是否曾經感染基孔肯雅熱,從而掌握地區感染情況有多嚴重。宣傳教育也很重要,我們鼓勵關愛隊深入衞生環境較差的舊區,向居民傳達必須清除蚊蟲滋生隱患的重要訊息。
  有傳染病專家提醒,未來兩周屬關鍵,若再發現本地個案,對防蚊工作將帶來更大挑戰。我們並不希望上述情況發生,但如果不幸成真,那只能進一步升級滅蚊行動,這既是為了確保全運會和立法會選舉順利舉行,也是為了防止基孔肯雅熱扎根香港,為廣大市民和醫療體系帶來無盡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