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惡人先告狀 中國維權難忍讓
發佈時間:03:00 2025-10-26 HKT
中歐經貿衝突加劇,歐盟正草擬新規,強制中資企業轉讓技術,荷蘭政府更立下惡劣先例,強行奪取中資公司在歐經營權,為怕中國報復,歐盟還惡人先告狀,歐盟峰會上周研議,要對中國貿易採取極強硬的反脅逼機制。歐盟欺善怕惡,對美軟弱對華強硬,中國亦要致力維權,將令歐洲得不償失。
歐盟上周召開峰會,法國總統馬克龍提出,若中歐無法就稀土等關鍵原材料出口管制達成共識,歐盟應採用最強力貿易手段反制中國,之前德國央行行長內格爾亦有類似言論。馬克龍說的強力手段,即歐盟已生效兩年的《反脅逼工具法案》,此法允許歐盟對脅逼歐洲國家,限制貿易和服務、限制外國直接投資和參加公共採購等,此法被視為歐盟經貿核武,可威懾別國,歐盟委員會已在準備反制中國清單。
憂稀土管制令武器生產受阻
歐盟威脅對華動用經濟核武,因中國擴大稀土出口管制。然而,明眼人都知,中國稀土管制是為了反擊美國上月底,在中美經貿休戰期間,強行將受其制裁的約2000間中資企業的數千間子公司,直接列入制裁黑名單,且中方一向對歐洲友善,認為雙方可合作共抗美國總統特朗普關稅霸凌,故中國4月首輪稀土出口管制,對歐洲影響輕微。
歐盟對特朗普關稅霸凌啞忍,並沒有使用反脅逼機制,卻要對中國動用經濟核武威懾,其原因至少有三。
其一,歐洲擔心武器生產受阻。特朗普今年上台明示美國會減少對歐保護,並強逼歐洲大幅提高軍費和購買美國武器,歐盟要擺脫美國敲詐,需加強武器生產。中國新一輪稀土出口管制,強調不會供應給軍工企業,令歐盟和歐洲武器生產大國法國不滿。
其二,歐盟害怕中國報復。歐盟對中國製造業的焦慮,近年急速升溫。歐洲經濟主要依賴製造業,但其電動車、電池、太陽能產品生產近年均被中國超越,其高鐵、核電、風電,以至傳統的製藥、化工、郵輪製造、鋼鐵等行業技術亦正被中國追上,令歐洲感到如芒在背。
在競爭力不如中國下,歐盟為保護歐洲工業,近年已屢打茅波,如暴加中國電動車關稅,排斥中資公司投標歐洲新能源、電動列車、安檢設備,並嚴格審查中資在歐收購或投資。歐盟近日還草擬新規,要求中資企業進入歐洲關鍵市場如電動車、鋰電池、新能源等領域,需與歐洲公司合資,並向歐洲夥伴轉讓技術。歐盟辯稱是仿效中國做法,但中國從沒有立例強制技術轉讓,一切由公司自行商討,歐盟新規無疑是想走捷徑,強行打劫中國技術。
更惡劣的是荷蘭政府,強行搶奪中資聞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導體經營權。聞泰6年前以338億元人民幣全資收購在荷蘭的安世,並加強研發,令其晉升為全球汽車晶片及配件的主要供應商。荷蘭政府以經濟安全為由,將中資大股東踢出管理層,強行接管安世經營權。
對製造業焦慮急速升溫
荷蘭政府此舉源於美國政府6月時警告,若不踢走中資話事人,美國新例擴大制裁中企時,亦會制裁安世,結果荷蘭在美國上月底公布新例後翌日就接管安世,既因害怕美國,亦想借機強搶安世。對此,中方禁止安世在華工廠產品出口,導致歐美日多間汽車大廠數周內可能因缺乏晶片而停產。
歐盟與荷蘭圖謀搶奪中國技術,才如此擔心中國會以稀土報復。
其三,歐盟欲轉移歐洲民眾視線。歐洲政經動盪不休,德國經濟已連續兩年負增長,今年仍恐零增長,法國政府兩年內換了6個總理,雪上加霜的是歐盟被逼與美簽訂關稅協議,需斥巨額投資美國和購買美國能源,還要被加關稅15%,勢令歐洲經濟百上加斤,民調顯示77%歐洲民眾認為歐盟出賣歐洲人利益。歐盟對中國稀土出口發惡,無疑欲找一個敵人轉移民眾不滿。
總的而言,歐盟欺善怕惡,討好惡霸特朗普,打壓對其友善的中國,排擠中資公司、強搶中國技術,還惡人先告狀,要對華實施反脅逼工具,中國在維護企業和國家權益下,勢必反擊,中歐關係受損,中國經濟傷,歐洲經濟將更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