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規劃 凸顯美國發展軟肋
發佈時間:03:00 2025-10-25 HKT
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通過「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不少重大戰略舉措,換言之,我國對內將繼續追求高質量發展,對外則進一步深化高水平開放。上述路徑,背後是由一整套具有延續性的中長期規劃所引領的,既有中央頂層設計,又有民間積極響應和反饋。任何不帶偏見的人,都會承認這種發展模式推動我國綜合實力的躍升,甚至將美西方的一套直接比下去。
西方未看到中國全貌
西方國家品評中國,往往是有盲點的,總喜歡突出房地產危機、地方債務、內需不足之類的局部現象。這些問題確實存在,但過度突出局部情況,卻是瞎子摸象,未能看到全貌。我國現在做的,是一項龐大而複雜的工程。這項工程沒有否認短期和局部,但也沒有忽視中長期和整體。我們不妨用稀土這一例子去作說明,在三、四十年前,除了儲量豐富之外,我國優勢並不突出,但現時已於開採、分離、冶煉和磁體製造等領域取得領先優勢,當初國家若無長遠眼光,耐心經營,又何來這些優勢?
在很大程度上,中美國勢之逆轉,是否有前瞻布局的結果。二戰後,美國製造業優勢相當明顯,但80年代列根執政後採納新自由主義路線,捨製造業而重金融;如今,雖然美國仍維持高科技霸權,但中低端製造業幾近淪亡,國內日用品很少是自行生產的。經濟由實入虛,後果是國內經濟嚴重失衡,這是打着「讓美國再次偉大」旗號的特朗普得以冒起的原因。
對比我們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原先只能生產低技術的商品,現在已經牢牢佔據產業鏈的上中下游——除了生產廁紙,更可製造人形機械人、電動車、智能手機、太陽能電池……箇中關鍵是甚麼?首先,是我國引入了市場經濟元素,釋放生產力,彌補純粹計劃經濟的不足;其次,也是更關鍵的,即政府沒有一刻放棄過自己統籌協調的角色,五年規劃一個接一個,任務層層遞進,既有中央規劃和指導,但也容許市場活力,將有形之手和無形之手結合起來。假如將來內地出現更多像「杭州六小龍」那樣的初創企業,不會令人意外。
五年規劃任務層層遞進
中國式的現代化規劃,美國學不學到?首先它未必想學,但即使想學,也學不來。選舉的民粹壓力,逼使美國政客必須在短期內交出成績,選民無耐性,所以中長期規劃是不存在的;此外,即使有適切的政策,也容易被另一政黨的後繼者推翻,欠延續性,只要看看「奧巴馬—特朗普—拜登—特朗普」的執政歷程,不就一清二楚?最差勁的要數特朗普,他爭取的只是所謂協議,想「讓美國再次偉大」,卻拿不出一幅令人印象深刻的規劃藍圖。反觀中國,一度對美國晶片禁令無招架之力,但後有國家的指導,引領和扶持市場,終於基本實現「自力更生」,不必依賴輝達晶片了。
今次中共中央的「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許多重大的戰略措施,包括推動重點產業提質升級、打造新興支柱產業、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等。基於我國的往績,可以預期上述領域皆可取得可觀成績,故此我國前景是樂觀的。至於特朗普治下的美國,原地打轉,顯然還未找到清晰的前進方向,許多原先對美國深信不疑的人,也開始信心動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