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童流感亡響警號 接種疫苗刻不容緩

更新時間:03:00 2025-10-14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10-14 HKT

  馬鞍山一名健康良好、未曾接種本季流感疫苗的13歲女童,早前感染乙型流感且併發腦病變、心肌炎及休克,最終不幸病逝。這是去年6月以來,再有兒童因流感而死亡。客觀事實證明,即使身體健康,年輕力壯,也可突然失去性命,所帶來的教訓不可謂不深刻。大家不應對流感心存僥倖,最簡單直接也最科學有效的方法,莫過於接種疫苗,藉以減少重症和死亡風險。
夏季流感病毒也活躍
  很多人誤以為病毒只在冬季活躍,夏季的風險微不足道,但實情並非如此。根據衞生防護中心的資訊,在處於夏季流感季節的香港,自9月開學至10月10日,涉及學校的爆發個案有337宗;開學至今共有9宗涉及兒童流感的嚴重和一宗死亡個案,年齡介乎3至17歲,當中8人過往是身體健康的。有理由相信,上述情況若不公布,公眾難以意識到流感威脅的嚴重性。很多時候,人們要等到死亡個案出現之時,才會明白風險就在周遭,但這種意識總是短暫的——年初台灣藝人徐熙媛在日本死於流感,一度引起大家的關注,但很快流感的危害就被忘記得一乾二淨,這就是一個明證。
  新冠疫情期間,幾乎所有市民都會自覺戴口罩,新冠疫苗接種率也相當高。在疫後的今天,自然沒有全民戴口罩的必要,但接種流感疫苗(尤其是一老一幼)仍有必要,此乃傳染病專家的忠告。但從新聞報道可見,不少學校沒有積極響應。年初,全港曾有168間學校基於不同原因,拒絕安排學生集體接種流感疫苗;政府9月底開展新的外展接種活動,仍有20間學校不參與,以幼稚園居多。這裏我們沒有指責的意思,但希望有關學校和家庭想一想,只要做一個簡單的動作,就可有效保護學童、老師和家長,又可減輕醫療系統的負擔,何樂而不為?
「超前部署」適用於防疫
  13歲女童之死,絕對是一個警號,它提醒人們,千萬不可掉以輕心。但在目前的階段,「疫苗屏障」遠遠未構築好。截至9月28日,在參與2025/26年度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計劃的人群當中,6個月大至未滿6歲兒童、6歲至未滿12歲兒童、12歲至未滿18歲兒童的比率,分別是1.1%、1.1%和0.6%,65歲或以上人士為4%。疫苗接種率偏低有利於病毒持續傳播,增加重症和死亡風險,所以千方百計提升接種率,特別是保護好「一老一幼」,絕對有必要。
  構築「疫苗屏障」,不同持份者都有責任。政府宜與藥廠商討,加快開展疫苗接種,同時應催促學校和家長盡快安排幼童接種流感疫苗,假若三催四請都拒絕配合,又無合理解釋,似乎應該實施某種罰則。此外,目前並無全民戴口罩的必要,但若某些地區或某些學校情況嚴重,當局應要求學校規定學生戴口罩,同時加強健康監測。市民(特別是兒童、長者和長期病患者)一旦出現發燒和呼吸道感染病徵,應盡快求醫,及早接受治療。
  香港地小,卻人煙稠密,這本身已是一大風險;加上對外交通高度發達,市民外遊容易帶病毒回來,這又是一大風險。「超前部署」不僅適用於應對颱風,也適用於防疫。政府當然要努力,但政府一隻手拍不響,還須學校、家長乃至社會大眾積極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