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入食肆」飼主所願 有序試行平衡各界關切
發佈時間:03:00 2025-10-01 HKT

政府為落實《施政報告》的提議,最快明年中批出首輪容許狗隻進入食肆的牌照。對此,不少飼主萬分雀躍,一些條件合適的食肆東主亦擬申請。「狗入食肆」本身蘊藏巨大商機,香港沒有理由錯過,但一去到具體實施,我們畢竟經驗不足,許多技術問題或客觀障礙尚待克服。比較隱妥的做法是:摸着石頭過河,先做小範圍試驗,平衡各界關切,有序建立一個「人寵共融」的城市。
經濟效益不應低估
根據《食物業規例》,除了導盲犬,狗隻不得在食物業處所內出現。但在實際操作層面,西貢、赤柱一帶的餐廳早已默許飼主攜「毛孩」光顧,反映「狗入食肆」本身是有需求的。當然,我們必須考慮香港多數食肆環境相對狹窄、容易引起安全衞生隱患等問題,同時也要兼顧不喜歡寵物的食客的顧慮。鑑於上述種種限制,政府發牌前並未急就章,而是聆聽不同持份者的意見,算是比較圓融通達的做法。
在目前的階段,社會和業界正就「狗入食肆」進行討論,包括狗隻體積、牌照數目等細節均未有定案。我們認為,一俟「狗入食肆」政策正式落地,好處不少。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宣示本港實現「人寵共融」的決心,有利於提升我們的國際形象。與此同時,「寵物經濟」之效益也將陸續顯現,包括寵物友善商場內的食肆,以及海旁和鄉郊的餐廳,都可獲益,這已經是一個商機。此外,市場對特定消毒設備、保險產品的需求大增,也會帶動周邊產業的發展;假如政府要求飼主為狗隻提供基本服從訓練,也可創造不少新職位。總括來說,「狗入食肆」所帶動的經濟效益是不應低估的。
有意見認為,假如太多食肆獲發牌照,或會導致抗拒狗隻的市民失去選擇。這種想法未免杞人憂天。政府發牌的對象其實相對有限——火鍋店、燒烤店基於安全理由,不可能獲發牌;至於小型餐廳,舖面面積本來就不大,難以劃出特定區域安置狗隻,即使東主有意申領牌照,也可能在考慮巨額改裝費、採購專用地拖和水桶(防交叉感染)的費用之後,打消念頭。這意味着獲得牌照的食肆不會太多,不喜歡狗隻的市民,還有很多選擇。
在部分地區先行先試
比較值得討論的問題是:落實「狗入食肆」政策,應該一步到位,抑或按部就班?我們認為按部就班比較合適,當局可挑選一些條件比較好的地區先行先試。西貢一些寵物友善餐廳,其戶外座位實際上默許市民攜同狗隻光顧,這已是公開的秘密。由於它們具備「實戰經驗」,理應率先獲得發牌並參與試驗。將來,在試驗一段時間後,政府大可將相同安排擴展至其他地區,如此,飼主便有多些持牌食肆可以選擇,食肆亦可招徠這些消費能力較強的顧客,多做一些生意,經濟效益就可顯現出來。
香港正在試行或已落實不少「寵物友善」政策,例如輕鐵有「貓狗同行」計劃,從內地進口貓狗的檢疫安排亦已優化,這些措施均為飼主提供很大便利。但總的來說,香港推行「人寵共融」的進度仍然不太理想,假如「狗入食肆」政策順利落地,那肯定是一大躍進,業界和飼主均會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