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談判幸沒撕破臉 後關稅時代風險仍大
發佈時間:03:00 2025-07-30 HKT

美國同日本、歐盟等少數貿易夥伴早前已經達成協議,由於新訂的關稅稅率較原先的大幅下降,理論上有助減輕對全球貿易秩序的衝擊。現時市場最注目的,自然是在瑞典上演的中美談判。儘管博弈結果尚未明朗,但從特朗普最近一再退縮來看,他未必有膽量對中國實施最嚴厲的打擊。假如中美關稅戰通過談判而得到有效管控,甚至達成一份不錯的協議,那當然是一個比較好的結局,市場對此亦會表示歡迎,儘管一紙協議並不意味着撥開雲霧見青天。
關稅後續影響快將浮現
在特朗普眼中,美國正處於復甦的軌道上——美股在擺脫4月初的短暫低迷後不斷破頂,6月關稅收入也升至歷史新高的272億美元,若非他口中「慢幾拍」的聯儲局拒絕減息,美國經濟增長率必然非常可觀,這就是他的思路。但誠如許多經濟學家和市場人士所指,特朗普活在平行時空之中,他並未正視企業因關稅而凍結投資、供應鏈被打亂的事實,更嚴重低估關稅後續影響快將浮現的風險。
特朗普4月初公布所謂「對等關稅」後,當時全球陷入恐慌,此後「狂人」以暫停徵稅為手段逼使各國談判,市場人士開始意識到此人色厲內荏,看穿了他的底牌,造就市場氣氛改善。儘管如此,由於目前美國整體關稅水平是1930年代以來最高,也是年初特朗普上任時的6倍,各國為了減少貿易保護主義對本國的衝擊,不敢怠慢,這是中國政府派出何立峰副總理與美國財長進行第3輪談判的背景。從好的角度看,貿易談判穩步進行,起碼沒有撕破臉,肯定是好事,因為有磋商就意味着矛盾得到某種程度的管控。
但換一個角度看,即使達成貿易協議,亦不意味着貿易摩擦可以切實得到解決。中美在特朗普首個任期也曾達成協議,事實證明並沒有阻止新一輪關稅戰的爆發。即使中國已經盡力履行協議內容,特朗普總是批評中國違反承諾,隨便找個理由便重啟衝突。
「談談打打」格局不改
原則上,關稅戰與自由貿易格格不入,哪怕特朗普願意下調稅率,但肯定不會是零,所以中美乃至全球貿易格局、供應鏈完整性、投資環境必然無法回復至本來的面貌,肯定會拖累美國乃至其他經濟體的復甦和增長。最近彭博通訊社估算,到2027年底,相比關稅戰前,全球經濟將受到多達2萬億美元的衝擊,數字不可謂不驚人。
據報特朗普為了推進中美談判,拒絕台灣領導人過境美國,同時暫停收緊對中國的技術出口管制,甚至將談判期限再延長90天,顯得誠意十足。中美是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正面交鋒不可能帶來好結果——對美國而言,物價上漲壓力不減,普通民眾生活壓力徒增;對中國而言,廠商未必可以輕易找到能夠完全消化輸美商品的替代市場,窒礙經濟成長。因此之故,我們樂於見到中美談判取得成果,這有利於紓緩關稅戰對全球經貿秩序的衝擊。
惟理智告訴我們,中美矛盾依舊複雜交織,這一輪貿易談判不容易取得突破,即使取得一些進取,也難以改變兩國「談談打打、打打談談」的基本格局。一般相信,即使將來關稅談判大局大定,美國也不會完全取消對華關稅,極其量只是回復至4月前的情況,市場人士和投資者對此應有充分的預估和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