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禁令難阻中國前進 華府放寬限制向現實低頭

更新時間:03:00 2025-07-17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7-17 HKT

  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昨天在北京揭幕,輿論焦點自然是罕有不穿黑色皮衣、換上唐裝以普通話發言的輝達行政總裁黃仁勳,他的矚目程度甚至將副總理何立峰都比下去。但這些只是花絮,真正重要的是這個博覽會是在華府批准向中國銷售H20人工智能晶片的背景下舉行的。華府的決定顯然有助推高輝達的利潤,對黃仁勳必是好消息,但換個角度看,放寬禁令本身也可被理解為美國對華科技圍堵並不是那麼成功。
  中美新冷戰在很多領域都能呈現出來,無論是AI、晶片,抑或機械人、清潔能源、新能源汽車,甚至是航天科技,都存在激烈競爭。美國人誤以為只要在供應鏈上阻斷中國,卡脖子,壓制便大功告成,這大體上是拜登和特朗普政府的基本思路。但實踐證明,當AI晶片巨擘輝達不能賣晶片給中國的時候,除了錢賺不到,也無法阻止中國競爭對手的成長,一個明顯的證據就是華為昇騰晶片已經搶佔了不少市場份額。對此,黃仁勳肯定不是味兒,特朗普想必亦不樂見,畢竟他沒有任何理由支持本國企業的份額受到海外競爭者的蠶食。
卡脖子成效不彰
  黃仁勳在博覽會和其他場合上,說過不少稱許中國的話,例如「中國供應鏈是奇跡」、「中國開源AI是全球進步的催化劑」,他甚至還說過「無論有沒有美國晶片,中國AI行業都會繼續前進」。這些話所言非虛,最後一句實際上否定了晶片禁令的效用。我們很難認為,黃仁勳對中國的稱讚是客套或恭維,畢竟DeepSeek、阿里巴巴、百度、騰訊都有各自的世界級大模型,性能不差,黃仁勳作為業界翹楚,必然心知肚明。
  對特朗普政府來說,全面封堵中國是最簡單直接的操作,但成效不彰。故此,與其坐視華為等競爭者坐大,倒不如恢復向中國供應晶片,這樣反而有助維護美國的科技優勢。從這個角度看,華府是向現實低了頭。而在當前全球AI迅速發展、市場對輝達晶片需求殷切的大背景下,與其砍掉中國市場,倒不如迎合,這樣反而比較合乎商業邏輯,黃仁勳也會因為賺大錢而熱烈鼓掌。
  當然,美國不可能那麼「順攤」,肯定留有後着。雖然晶片禁令已經放寬,但能夠出口的只是降規版的H20,用美國商務部長的話,賣給中國的不是美國最好的產品,也不是第二好的,連第三好的都算不上。美國的盤算很簡單,賣給你,就是要你依賴美國產品,但先進的不賣,因為要拖慢你的發展步伐,除非中國用美國逼切需要的東西——例如稀土——來交換。
美國只賣降規版晶片
  美國官員已經坦白承認,讓輝達恢復向中國出口晶片是稀土談判的一部分。所以現在的局勢是:中美雙方各有足夠籌碼——你用晶片勒索我,我就以限制稀土出口回敬,以這樣的方式去博弈。
  但無論如何,中國人素有自力更生的傳統,也有建設科技強國的堅定決心,縱然被勒索或卡脖子一段時間,但終歸會有所突破,太多先例可以證明這一點了。「無論有沒有美國晶片,中國AI行業都會繼續前進」這句話,不止適用於中國AI行業,也適用於中國的整個高科技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