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預言落空 適度休整主客兩便

更新時間:03:00 2025-07-08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7-08 HKT

  日本漫畫家龍樹諒在《我所看見的未來》中預言,當地7月5日將發生「毀滅性災難」。預言最終有沒有成真,大家已經很清楚,基本上就是笑話。但這一無稽之談確實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失——大量亞洲旅客取消行程,估計令日本少賺了5600億日圓(約302億港元)。但換個角度看,這樣的「末世預言」是否完全沒有好處?似乎又未必,因為它為日本創造了一個難得的休整機會。
  許多專家已經明言,以目前的科學水平,根本無法精確預測地震發生的日期和地點,所以漫畫中的預言並不值得認真看待。事實上,主流日本人對「地震預言」也是一笑置之,畢竟他們一早習慣了位處地震帶的日本每天都發生地震,就像吃飯喝水那麼平常,毋須大驚小怪。可是,在亞洲部分地區,一些媒體自年初起不斷炒作,繪影繪聲,說一次沒人信,多說幾次就有人信了,加上部分人本來就欠缺科學常識,所以造成近期赴日成團量大跌的後果。
媒體炒作致旅行團大減
  日本是一個很美的國家,城市鄉間各具特色,又憑日劇、動漫、美食累積強大軟實力,再加上日圓偏弱,基本上不缺遊客。參考官方數據,2024年全年,訪日遊客達破紀錄的3687萬人次,較2023年激增47%;其中,去年訪日港人人次達268萬,貢獻了6584億日圓(約350億港元)消費額,佔所有遊客消費總額的8.1%,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通過這些數據,我們不難感受到日本在遊客(包括港人)心中的分量。
  不過,備受遊客青睞從來都是一個幸福的煩惱:一方面,確實可以帶來相當可觀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卻滋生不少民生問題,例如在京都、富士山一帶,都有所謂「過度旅遊」或日語所講的「觀光公害」問題,無論是酒店、交通不勝負荷,還是大街小巷被擠得水洩不通影響居民生活,甚至就業機會和店舖單一化之類的問題,都是實實在在的。只是因為日本人含蓄內斂,不會輕易將反感表達出來,不像歐洲人那樣會直接走出來示威抗議。
  對於漫畫中的「末世預言」,日本政府事前曾經闢謠,但闢謠的力度並不如想像中那麼大,它是否想藉這個預言減少遊客滋擾,不得而知;至於普通民眾,大體上沒有恐慌情緒,他們反而因為少了旅客,日常生活少了滋擾,樂得清靜。這可能是「末世預言」所帶來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話說回頭,日本畢竟是一個極賦魅力的國度,即使遊日需求因被壓縮而造成遊客暫時減少,最終還是會反彈的。事實上,據本港一些業界人士所講,8月成團量將與去年同期相若,9、10月甚至可能會有更多人遊日,因為屆時日本正值紅葉期。
赴日遊客數量終會反彈
  無可否認,極其無稽的「地震預言」對日本造成頗大經濟損失,但也不是全無得着——被炒作的幾個月就像一個「休漁期」,為當地政府、業界、普通人提供一個難得的休養生息的機會,可以通過重新整頓,以更好的狀態去迎接客人。假如日本在過去數月懂得用好「時間窗口」,那麼海外遊客將會看到的,會是一個已經作了更好準備的國度。東道主準備就緒,客人就有更好的旅遊體驗,那對雙方都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