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別陰霾 今年能否是更好的一年
美國今年肯定不會再像過去兩年。在經歷2020年長期封鎖的噩夢、2021年新冠疫苗普後,一般原本預期可以終結可怕的死亡人數,拜登總統承諾美國民眾幾個月後可以恢復「正常」生活,以正常的方式共同慶祝七月四日。但是沒那麼快。相反地,人們在病毒繼續傳播(和變異)並奪走更多生命的同時,爭論陰謀論和憲法賦予不戴口罩的權利。
大約61.9%的人口接種疫苗,遠低於拜登政府的希望。然後是Delta病毒,而現在Omicron。《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報道,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疫苗隨時可施打的情況下,2021年死於這種病毒的美國人比 2020年還多。突然之間,隧道盡頭的光線即使沒有熄滅也已暗淡。又一年生老病死,我們怎能對2022年樂觀呢?為什麼有人應該樂觀?為什麼有人應該相信事情會變得更好?然而,我們有理由抱有希望——事實上,有諸多理由。
在層層悲傷和失落下,埋藏著希望的種子。希望科學佔上風。希望對新冠病毒和許多其他疾病有新的治療和治癒方法。希望生活會變得更好,我們所愛的人不會死去,這場流行病將成為黑暗的記憶,而不是每天的現實。歷經逆境更有韌性紐約長老會和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的精神病學家理查德 A.弗里德曼說:「我認為人們可以通過回顧過去兩年的經歷來肯定他們的韌性。」根據密歇根大學國家健康老齡化民意調查顯示,在50至80歲的美國人中,有超過十分之七的人表示,他們感受到與疫情之前相比,更有彈性,更能克服挑戰和從逆境中恢復過來。15%的人表示他們實際上感覺更堅韌。
弗里德曼說,「逆境是痛苦的,但它也能讓我們變得更強大、更好。」人們再次學會預防措施拜登上周說的是對的,「現在不是2020年3月。」在疫情將近兩年後,我們更解瞭如何照顧自己和我們所愛的人:接種疫苗和加強免疫、在室內戴口罩、保持距離並接受檢測。紐約大學生物倫理學教授亞瑟·卡普蘭(Arthur Caplan) 表示,新冠病毒檢測和治療,而不僅僅是疫苗,將成為2022年抗擊新冠病毒的關鍵,他認為封鎖等嚴厲措施不再奏效,現在是採取新策略遏制的時候。
今年大多數學校和大學重新開放,一些工作場所也是如此,這個假期機場再次擠滿人。N95和KN95口罩在網上和商店隨處可見,消毒濕巾和噴霧劑,甚至廁紙也是如此。從1月開始,聯邦政府計劃分發數億個免費的家庭測試,並在全美擴大新冠病毒測試站點。本月,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兩種高危新冠病毒患者可以在家服用的藥丸,以大大降低他們住院的機會。
免費疫苗和加強針廣泛可用對新冠病毒的最佳防禦是全面接種疫苗。一年前,疫苗大多只提供給衛生保健工作者。在2021年初的幾個月裡,我們大多數人得焦急地等待輪到我們來打兩劑。隨著新的一年到來,現在美國5歲以上的任何人都可以免費接種疫苗。大多數成年人也可以接種補強劑,初期數據表明這些注射將提供更好的保護,防止Omicron變體,並將降低患嚴重疾病或死亡的可能性。mRNA 疫苗預示癌症治療的進展,輝瑞和莫德納(Moderna)注射劑是信使RNA (mRNA)疫苗。
長期以來,研究人員一直在使用mRNA來治療許多其他疾病,包括流感、寨卡病毒、狂犬病和鉅細胞病毒。研究人員現在認為mRNA可用於快速製造安全有效的疫苗來治療癌症。一個例子是:「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試驗正在測試針對胰腺癌的 mRNA 疫苗,胰腺癌是最致命的惡性腫瘤之一。
該醫院的外科醫生兼科學家 Vinod Balachandran 說,儘管在疫情期間進行如此複復雜的研究面臨挑戰,但這項臨床試驗比計劃提前了一年。抗癌正逐漸贏得戰爭五十年前,尼克松總統正式向癌症宣戰,希望在十年內根除癌症。雖然沒有發生,但我們對癌症的理解以及在延長壽命和降低死亡率方面取得緩慢但真正的進展。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數據,在此期間,結直腸癌的死亡率下降了50%以上,乳腺癌的死亡率下降了 40%。對於第一大癌症殺手肺癌,由於免疫療法和靶向治療,五年生存率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