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 - 低調的黃茶 | 紅棉樹下

中秋節,照例與家人朋友聚首賞月。往年這時節,我總愛泡一壺清香單叢烏龍,配着月餅水果;今年卻心血來潮,換了口味——改飲黃茶。
初識黃茶,是在中環大館一間茶室。原來它屬於六大茶類,卻一直低調隱於市。聽店員細說其妙,不禁好奇,便帶了一包回家細味。
黃茶介乎綠茶與黑茶之間,最特別的是多了一道「悶黃」工序。那是短暫而輕柔的微發酵,讓茶葉褪去青澀,轉出蜜香,口感也變得柔潤。
黃茶之中,君山銀針較為人熟悉,產自湖南岳陽洞庭湖。芽頭纖細如針,湯色金黃透亮,香氣幽雅。據說清代曾是宮廷貢茶,入口回甘悠長,帶一絲如絨的滑順。霍山黃芽則更樸實些,帶嫩栗香與天然甘甜,很適合日常靜靜品味。
沖泡黃茶,水溫不宜高,80至85度正好,才不傷其細緻香氣。初入口時溫和淡雅,待茶湯稍涼,甜潤便越發清晰。靜坐窗邊,手捧一盞黃茶,香氣輕揚,竟讓人暫忘窗外繁囂,心也跟着茶湯一同沉靜下來。
黃茶不是張揚的茶。它不像綠茶那樣清冽,也不似紅茶那般濃烈,卻在清與醇之間,找到一個舒服自在的位置。它的魅力,或許正是這份「不急不躁」。在這步履匆匆的城裏,可以試試泡一杯黃茶,為自己營造片刻閒情。
林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