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雄威 - 脷筋唇筋 甚麼情況要切除? | 乳齒童時

  傳統觀念認為脷筋繃緊及短小(即所謂黐脷筋)會影響幼童發音,生近牙肉的唇筋會令門牙中間有罅,有些家長因此帶年幼的孩子將這兩條筋切除。然而,越來越多學者認為這樣做是沒有科學根據,切與不切後果分別不大。

  究竟如何才算黐脷筋?有些兒科醫生指出,小朋友將舌頭伸出來時呈心形就是了,因為脷筋拉住舌尖,限制整條舌頭向前伸展,只能讓舌面兩則向外展開。

  有醫學研究指出,嬰兒若有黐脷筋,吸啜能力會不足,影響哺乳,導致營養不良,阻礙成長。兒童到達學習語言的階段,則沒有有力證據證明切除脷筋會改善發音。

  至於位於兩隻正門牙中間的唇筋,一般會在大人犬齒長出來的時候便慢慢消失,若恆齒長出後仍不消失,箍牙後才切除,效果會更理想,單單切除唇筋通常不能使兩隻門牙自然靠近,牙罅不會自動消失。雖然此手術相對簡單,併發症很少,但只跟傳統觀念及個別專家意見,在缺乏廣泛醫學研究所得出的建議下,盲目切除脷筋唇筋,令許多兒童接受沒必要的手術。

  切與不切對父母來說確實是一個很難的決定,我的意見是:若家長未能立定主意,孩子又沒有功能上的問題,就最好不切,靜觀其變。但如果這兩條筋引起功能問題,就要請教醫生的專業意見,考慮切除。

潘雄威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