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潯遠 - 忽視豈止傷關節 長期痛風易坏腎 | 中大說中醫

轉季天氣改變,不少疾病都特別容易復發,好像十分常見的痛風便是一例,除了春季,秋日是此症多發的季度。患者宜加倍小心調護,早作改善,以防病情加劇,長遠有損腎功能。

文:蔡潯遠 部分圖片:資料圖片

痛風在中醫屬「痹症」範疇,具有多併發症、病程長、發作劇烈等特點,且痛風目前無法治癒。以春秋季節多發,半夜起病較多。臨床上以痛風性關節炎最為常見,病因是尿酸鹽在關節及關節周圍組織中沉積,引起的急、慢性炎症反應,主要影響蹠趾、跗蹠、踝、膝、指、腕、肘等關節,表現為關節局部皮膚紅腫、發熱、疼痛,痛勢劇烈,常伴有關節活動受限,痛風石的形成,久之可導致關節僵直畸形而引起功能障礙。

  長期痛風患者約三分一有腎臟損害,表現為以下三種形式,包括:

1. 痛風性腎病

  青春期後血尿酸逐漸升高,但無症狀,約85%患者在30歲後發現腎臟病變,約5至10年後腎臟病變加重,晚期約17%至25%死於腎功能衰竭。原因是尿酸鹽在腎組織中沉積,引起慢性間質性腎炎,導致腎小管萎縮變性,腎小球纖維化及硬化。

2. 尿酸性腎結石

  在高尿酸血症患者中,約40%可發生腎結石,而在尿酸排出量正常時,20%發生腎結石。

  由於尿酸比尿酸鹽溶解度低,結石成分84%為單純尿酸。較大的結石阻塞於輸尿管及腎臟,引起腎絞痛及血尿,或繼發性腎盂腎炎,巨大結石可導致腎盂腎盞變形、腎盂積水。單純的尿酸結石X線上不顯影,只有合併鈣鹽時X線上可見結石陰影。

3. 急性梗阻性腎病

  見於血尿酸和尿酸明顯升高時,如放化療之後突然起病,由於大量尿酸鹽結晶在腎集合管、腎盂腎盞及輸尿管沉積,使尿流阻塞,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

注意飲食上宜忌

  為甚麼現在痛風病人多了?除了遺傳因素外,與生活因素也分不開,高熱量、高脂肪、高嘌呤食物在飲食結構中所佔比例越來越高,加上過度的攝入,讓不健康飲食成為痛風的重要誘因。建議患者飲食上需注意以下宜忌:

‧多飲水、少喝湯:血尿酸偏高者和痛風患者要多喝水,少喝濃稠的肉湯、魚湯、雞湯、火鍋湯等,因為湯中含有大量嘌呤成分,飲後不但不能稀釋尿酸,反而導致尿酸增高。清水的滲透壓最有利於溶解體內各種有害物質,多飲清水可以稀釋尿酸加速排泄,使尿酸水平下降,每日應該喝水2,000ml至3,000ml,盡量均勻飲水,每小時一杯。

‧多吃鹼性食物、少吃酸性食品:痛風患者本身有嘌呤代謝紊亂尿酸異常,如果過多吃酸性食品會加重病情,不利於康復,而多吃鹼性食物能幫助補充鉀鈉氯離子,維持酸鹼平衡。食物的三大營養素要按照高碳水化合物、中等蛋白、低脂肪的分配原則進行搭配;鼓勵多吃富含維他命與纖維素的蔬菜水果,多吃蔬菜有利於減少嘌呤攝入量,增加維他命C及增加纖維素。適量食用富含蛋白類的食品,例如魚、雞蛋、牛奶等。

‧防止高血脂:高血脂不但可以引起心腦血管疾病,同樣也可引起代謝障礙,影響尿酸排泄減少而患痛風。主要的辦法是控制飲食,吃低脂、清淡易消化食物。脂肪攝取應控制在總熱量的20%至25%以內。

‧少食動物內臟、魚類和嘌呤含量高食物:例如豬、牛、羊肉、火腿、香腸、雞、鴨、鵝、兔、魚蝦、菠菜、豆類、蘑菇等,花生也應少食。

‧禁過量飲酒:尤其是啤酒與海鮮不能同食,如同食只要時間一久,往往就引起嘌呤排出減少而引發痛風。不要酗酒,尤其是要禁飲啤酒,因為酒精容易使體內乳酸堆積,對尿酸排出有抑制作用,易誘發痛風。

•起居生活調攝重點•

‧少用刺激性調味品或香料:例如辣椒、咖喱、胡椒、花椒、芥末、生薑等調料,均能興奮植物神經,會誘使痛風發作。

‧控制體重防過胖:因為肥胖多由於飲食不合理導致新陳代謝障礙而引起,而控制體重要以控制飲食、加強運動為主。

‧防止受寒及過勞:受寒過勞可使人的自主神經調節紊亂,導致體表及內臟血管收縮,血管收縮則使尿酸排泄減少。

‧適度鍛煉:運動要適宜,防止劇烈運動。劇烈運動所產生的乳酸可抑制腎小管排泄尿酸而使血中尿酸升高,又因出汗增多而使血容量下降,腎排尿酸量下降,導致痛風。適度的體育鍛煉包括散步、慢跑、 騎自行車、游泳、耍太極拳等有氧運動。

‧心理調節:盡量克服因疼痛和運動受限而出現的焦慮不安、急躁易怒、煩悶失眠等情況,正確對待疾病,保持良好的心境。

香港中文大學
中醫學院客座教授
註冊中醫師
蔡潯遠
 

吃蔬菜有利於減少嘌呤攝入量。
吃蔬菜有利於減少嘌呤攝入量。

 

多飲清水可稀釋尿酸,加速排泄。
多飲清水可稀釋尿酸,加速排泄。

 

痛風石的形成可致關節痛及令活動受限。
痛風石的形成可致關節痛及令活動受限。

 

蔡潯遠醫師
蔡潯遠醫師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