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鶴 - 中醫針藥並用 標本同治青光眼 | 中大說中醫

青光眼向有「視力小偷」之稱,若忽視箇中風險,容易造成難以逆轉的致盲危機。中醫學利用針灸及藥理治療,能作出針對性的改善,並提升患者視力水平。

文:李文鶴 圖:資料圖片

慢性個案難自覺症狀

  青光眼是造成後天失明的主要原因,在導致視力喪失的疾病中排名全球第二,僅次於白內障。成年人中約每50人就有1人的視力會受此疾病威脅。青光眼簡單地可分成急性和慢性青光眼兩種類型。

  急性青光眼一般會出現眼睛劇痛、頭痛、視力模糊,看燈光時有彩虹圈圍繞並連帶惡心及嘔吐,急性青光眼可以在短時間令患者致盲,患者應該立即急診治療。

  慢性青光眼,眼睛悶脹、疲倦,經休息後就可恢復,有些患者甚至完全沒有自覺症狀而忽略治療,直到視神經已嚴重受損傷,引發視力下降才發覺,但是已經太遲,病情難以恢復,所以,慢性青光眼又稱為「視力小偷」。

調節氣血臟腑平衡

  中醫學有悠久眼科治療歷史,早在 《黃帝內經》就清楚地描述眼的結構及視神經與大腦的連繫。中醫根據不同的臨床表現將其歸屬為「綠風內障」,「青風內障」等範疇,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急性和慢性青光眼。中醫認為「青風內障」或「綠風內障」,是由於五臟虛損,五志過極有關。中藥治療青光眼就透過調節「氣、血、肝、腎」之間的平行,達到「目受血而能視」。

針灸促進血液循環

  青光眼以肝腎血虛為最常見。肝開竅於目,視功能需要肝血之濡養;腎藏精,精氣不足則視物不明,故對青光眼造成的視神經損傷的治療重在補益肝腎。治療時多會用到山萸肉、女貞子、枸杞子等直接滋養肝腎;白術、黃芪等補氣健脾;丹參、當歸、川芎養血活血;茯苓、決明子等利水以降眼壓。針灸能夠促進眼部血流,降低眼壓,改善視野缺損,有效改善青光眼。眼周穴位,例如攢竹穴、絲竹空穴、百會穴、球後穴、睛明穴、風池穴等,再配合遠處取穴,例如合谷穴、光明穴等。

  研究表明,針刺能改善眼部血流灌注,降低眼壓,改善視野缺損和神經功能, 提升患者視力水平。

了解罹患風險因素

  青光眼成因很多,家族遺傳、高血壓及糖尿病、深度近視或遠視、自體免疫疾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都是青光眼的高危群體。近年,因為電腦及手機的使用增加,長時間用眼過度令多種眼疾增多,也造成患上青光眼的青年人增多。

•日常護眼竅門•
  中醫眼科學是從整體辨證來治療眼疾,在治療眼疾的同時,身體其他不適也會隨着改善,病人也可以考慮中西醫結合治療,促使療效加倍。日常保養方面,平常可以多用雙掌擦熱後以掌敷蓋雙眼,或多做「浴面法」來加強眼部氣血循環。多吃對眼睛有益的食物,例如藍梅、杞子、菊花、深海魚等。

  此外,讓眼睛有充分的休息,避免過勞,並定期檢測,未病先防,已病早治。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講師
註冊中醫師
李文鶴博士
 

日常可適量食用藍梅、杞子、菊花等,對眼睛有益的食物。
日常可適量食用藍梅、杞子、菊花等,對眼睛有益的食物。

 

 

 

中醫學的眼科治療具有悠久歷史,能通過調節臟腑、氣血等平衡,改善眼睛健康,達到標本同治的效果。
中醫學的眼科治療具有悠久歷史,能通過調節臟腑、氣血等平衡,改善眼睛健康,達到標本同治的效果。

 

青光眼針灸治療,可降低眼壓,改善視野缺損。
青光眼針灸治療,可降低眼壓,改善視野缺損。

 

除了家族遺傳及某些慢性疾病,深度近視或遠視是引致青光眼的高風險因素之一。
除了家族遺傳及某些慢性疾病,深度近視或遠視是引致青光眼的高風險因素之一。

 

慢性個案的眼睛悶脹、疲倦等不適,經休息後可恢復,故易被患者忽略。
慢性個案的眼睛悶脹、疲倦等不適,經休息後可恢復,故易被患者忽略。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