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榕榕(Ruby) - 二手衣着風潮再臨 | 榕榕細語
時裝潮流就像一個循環,每隔一段時間,那些年曾紅透半邊天的風格,又會重新以不同姿態展現人前。人有時總喜歡緬懷過去,復古時裝潮流總是不停地上演,但其實當中都帶着不同原因,也許是喜歡那年代的設計和文化,或是當時衣服質料相對現在的來得耐穿又舒適。
正如從前的手提電話,比現在的更加堅不可摧。有人真的做了實驗,將千禧年代產物Nokia 3310從約100層樓高度摔下,重新組裝後按下開關,居然還可聽到熟悉的招牌鈴聲,更可以正常開機打電話,實在非常神奇!反觀現在的智能電話,我們都要小心翼翼地使用,害怕一個不留神摔在地上螢幕就會爆裂,或影響正常操作。現代人生活大小事都靠一部電話來解決,但在科技進步下,手提電話並沒有比以前耐用,可見舊年代的東西,有時候仍然是有它優勝的地方。
時裝界便不經不覺進入了這種狀況,現在的衣服物料不見得比從前好。世界踏入百物騰貴的年代,品牌為求在生產成本與銷售利潤上取得平衡,有時候選擇將貨就價,或會用到更廉價的原材料生產,結果衍生出新不如舊的現象。
除了一部分人真正鍾情古着、熱愛舊有文化,或響應保護地球而身體力行之外,其實更大的原因,是從前的衣服比現在店舖銷售的新商品更為優質,而且價格非常相宜。根據2024年《OfferUp轉銷市場報告》調查,超過一半的消費者表示,他們計劃在接下來的12個月內購買更多二手服裝。報告反映了消費者選購時裝的取向,更願意把金錢投放在更耐用的舊衣服上,這或許跟現今經濟環境氣候有關。大環境的經濟發展都偏向保守,人們花錢的習慣都不像從前那麼隨心。
其實當打開家裏的衣櫃時不難發現,有些衣服買了十多年仍然亮麗如新,反觀近年買的衣服可能已悄悄地發黃,出現一些歲月痕跡,甚至是霉爛的狀態。出現新不如舊的情況,其實或多或少也是生產商與消費者一同釀成的結果。生產商在平衡成本與利益同時,該確保產品有一定耐用度,避免造成大量浪費。而消費者也要懂得揀選適合自己的優質衣服,免得進一步助長將貨就價的現象,形成惡性循環。
馮榕榕(Ruby)